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大多數人同情的為何是劉備而不是孫權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大多數人同情的為何是劉備而不是孫權

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借荊州,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說起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一句老話,那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在當時,劉備以自己的地盤小,軍隊多無法供養為名,向孫權借了南郡。可是從此之後,劉備就再也不提歸還的事情。最後,孫權出兵奪回荊州,並擒殺掉關羽。

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大家都對劉備報以同情。可是,明明是劉備佔著孫權的荊州不還。而且坐鎮荊州的關羽對東吳極度蔑視,經常侮辱東吳君臣。那麼,為何大家不反感劉備,反而對受害一方的孫權十分鄙視呢?

一、荊州的歸屬問題。

這要從荊州的歸屬說起。荊州在曹操南下的時候,投降了曹操。劉備在當陽長阪大敗後,只得逃亡江夏,依靠劉琦。在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用火攻打敗曹操。在隨後開始的對荊州的攻打時,周瑜專注長江上游的戰略要地江陵。劉備由於兵力單薄,只得先南下佔領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

周瑜在經過長達一年的爭奪後,終於拿下了江陵,曹軍被迫撤守襄樊。這樣,東吳就實現了全據長江的佔領設想。可是,劉備在這段時間裡,也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劉備在江南收集劉表的舊部,收編地方武裝,勢力越來越大。荊州在江南的四郡雖然面積很大,但多是沒有開發的蠻荒之地。所以,劉備向孫權提出,想要借南郡容身。

當時周瑜尚在,孫權聽取周瑜的意見,沒有同意將南郡整個借給劉備。周瑜將南郡在長江以南的部分土地也劃給了劉備,但是包括江陵在內的南郡在江北的土地,周瑜始終沒有交給劉備。但是,在周瑜去世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當時魯肅接替了周瑜的職位。魯肅是以孫劉聯盟大局為重的,在他的勸說下,孫權終於答應,將南郡借給了劉備。這樣,劉備就轄有荊州的五個郡,南郡、長沙、桂陽、零陵和武陵。孫權則只佔有了荊州的一個郡江夏。

不過,在劉備佔有益州後,情況再次發生了逆轉。孫權在這時派人去找劉備,要求索回荊州。劉備推說等得到涼州再將整個荊州歸還孫權。孫權認為劉備沒有歸還荊州的誠意,就派兵奪取了長沙、桂陽和零陵三郡。劉備聞訊率軍從西川趕來,雙方爆發了湘水之爭。

當時,在曹操奪取漢中的形勢下,劉備怕西川有失,於是與孫權議和。雙方最後決定,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和桂陽歸孫權,雙方重結盟好。

在魯肅去世後,接替他職位的呂蒙是和孫權意見一致的。那就是武力奪回荊州,不再依靠劉備的力量共抗曹操。在這個戰略思想下,孫權趁著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出兵襲取了荊州,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敗亡。

二、孫權和劉備在荊州歸屬上矛盾。

孫權和劉備在荊州歸屬上的矛盾,實質上是雙方戰略方針上的矛盾。劉備集團是以《隆中對》作為戰略性方針的。在《隆中對》中明確指出了劉備集團要跨有荊益,然後兩路北伐。其中荊州的一路目標是宛洛。這就需要劉備集團必須要有一個從荊州發起戰役的基地。所以說,劉備才會死死盯住南郡不放。

而孫權的戰略方針則是全據長江,建號帝王,北上爭奪天下。東吳要全據長江,就必須佔領長江上游的荊州。這也是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根本不理會其他的地區,死死盯住江陵不放的原因。為了奪取江陵,周瑜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還身負重傷。

我們再看借荊州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自己攻下了荊州在江南的部分。再加上周瑜劃給劉備的半個南郡,劉備在赤壁之戰中獲利甚豐。本來,劉備集團認為這四個半郡是自己的勞動所得,應該歸自己所有。可是,東吳集團的人們卻並不這麼看。

這是因為在赤壁之戰前,劉備在長阪坡遭到了慘敗。劉備的步軍主力遭受了沉重打擊,一時難以恢復戰鬥力。雖然諸葛亮對孫權說自己還有兩萬兵力,其實除了關羽的水軍還有一部分戰鬥力,其他軍隊戰鬥力有限。

在奪取荊州南部的戰鬥中,劉備向周瑜提出,用自己的一千人馬加上張飛,和周瑜換二千東吳精兵。周瑜答應後,劉備率領這兩千東吳精兵打下了荊州的江南四郡。因此,東吳集團的人認為,赤壁之戰中的主力是周瑜率領的吳軍,劉備的兵力單薄,不應該佔有大部分的戰鬥果實。

在湘水之爭時,關羽曾經與魯肅單刀相會。在會晤時,關羽說赤壁之戰中,劉備集團也曾經出力,應該有權力佔有一部分戰果。魯肅卻回答說,當時劉備手下的兵力不足一校,在赤壁之戰後,是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容身的。當時關羽無言以對,可見魯肅的說法是正確的。

魯肅是堅定的孫劉聯盟的捍衛者,可是連他都認為,由於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兵力單薄,起的作用很小。那麼東吳陣營中的其他人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東吳上下都認為,荊州就應該歸自己所有。這是東吳君臣同心協力武力奪回荊州的基礎。

三、孫權的做法為何遭到大家的詬病。

因此,為了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雙方都要佔據荊州。所以,雙方在荊州的矛盾不可調和。可是,既然矛盾是雙方造成的,為什麼大家對東吳的做法多有詬病呢?這是因為,孫權的做法實在有些過分,讓旁人看不過去。

首先,當年魯肅勸孫權借南郡給劉備,並不是僅僅對劉備有利,更多是出自對東吳自身的考慮。魯肅主要是想讓劉備接管長江上游的防線,減輕東吳的壓力。這樣,就根本改變了東吳的戰略形勢。

在當時,東吳雖然全據長江,可是它也被迫單獨承擔了防禦曹軍的任務。東吳的兵力本來就不足以對抗曹軍,這樣一來就更加再捉襟見肘。東吳被迫全面轉入了防禦狀態,被動挨打。而劉備集團則躲在東吳的背後,發展自己的勢力。

將南郡借給劉備後,東吳的長江防線縮短了大半。這樣一來,東吳就有了機動兵力,可以將這些兵力集中起來,應付各種情況。在關羽鎮守荊州的時間裡,東吳在淮南一直佔據著主動。東吳在淮南連續向曹軍發動了攻勢,使得曹軍疲於奔命。

其次,由於雙方對赤壁之戰的看法不同,對於借荊州的部分各自意見不一。孫權集團認為,自己借給劉備的是整個荊州,包括開始劉備佔據的荊州南部四郡。而劉備集團則認為,自己實際上只借了南郡的北半部的那半個郡。

我們如果公平起見,劉備集團在赤壁之戰中也是出了力的。當時劉備跟隨周瑜在陸地作戰,而關羽則率領水軍執行「絕北道」的任務。因此,劉備集團是有分享赤壁之戰戰利品的資格的。在佔領荊州在江南的四郡後,東吳則佔有了劉琦的江夏郡。雙方也進行了一定的交換,東吳並沒有吃太大的虧。

可是,孫權將半個南郡借給劉備,就要索回整個荊州,這就有點過分了。難怪關羽會向魯肅抗議說,我們在赤壁之戰中披堅執銳,難道就沒有一點功勞嗎?

第三湘水之爭對荊州的歸屬做了合理的劃分。在湘水之爭的時候,劉備佔據了荊州的五個郡,而孫權則只佔有一個郡,這確實是有些不公平。於是,雙方爆發衝突後,在和平解決爭端時,對荊州重新進行了劃分。

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這樣,劉備和孫權都佔有荊州三個郡的土地,雙方重新盟好。這樣的結果,對赤壁之戰留下的問題做了比較合理的解決,雙方都可以接受。

第四孫權襲取荊州的惡果。但是,孫權最終還是走上了武力奪回荊州的道路。這裡雖然有著呂蒙的蠱惑,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孫權的決斷。孫權為了他的「全據長江」戰略目標,不惜鋌而走險。

孫權雖然與劉備是盟友關係,但是他也暗中把劉備當作敵人。隨著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孫權感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他認為關羽佔據位於上游的荊州,對東吳又十分看不起,有兼併自己的危險。所以,孫權決心以武力奪回荊州。

孫權武力奪回了荊州,擒殺關羽,實際上是為當時極為困難的曹操解了圍。孫權破壞盟約,消滅自己的盟軍,做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他佔領了荊州,實現了全據長江的目標。可是隨著戰線的拉長,東吳根本就沒有兵力去實現下一步的北向爭奪天下的目標。從此,東吳只能在長江一線進行戰略防禦,終究不能北上一步。

而且孫權襲殺關羽,還引來了劉備的報復。在夷陵之戰中,孫權雖然獲勝,可也是兩敗俱傷。這樣,東吳和蜀漢自相殘殺,使得一旁的曹魏漁翁得利。最終,東吳和蜀漢都與曹魏的國力差距越拉越大,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結語:

孫權奪取荊州,遭到大家的詬病是罪有應得。在道義上,他撕毀盟約,背後襲擊友軍的行為,讓大家不齒。在戰略上,他違背了兩弱聯合共抗一強的戰略原則,使得自己與劉備的戰略形勢一落千丈。在隨後的夷陵之戰的火並中,這個危害顯露得更加明顯。

在戰術上,孫權不等關羽與曹操拼得兩敗俱傷,就急急忙忙的奪取荊州。這等於孫權為曹操出力,解除了曹操的困境。可以說,在各個方面來看,孫權偷襲荊州的行動都是愚蠢的,所以他才會遭到大部分人的詬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