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超的鬱悶,不是到蜀國才有。他這一生,都是在強烈的反差中度過,心態很難調整平衡(這不怪他,誰處於這樣的境地都會難受,除非他是聖人或傻子)。一方面,他驍勇善戰,衝鋒陷陣,幾乎可以說是無敵於天下,曾經多次打得曹操落花流水。曹操一生,讚揚過許多敵人,對馬超的評價,最為「淒厲」——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馬超在戰場上可謂風光無限。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是勝而一無所獲,疲於奔命,流離失所。丟失涼州後,馬超不得不投奔漢中的張魯,成為寄人籬下的客將。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張魯對於馬超,倒是十分歡迎,封他做了一個「都講祭酒」。那時候馬超的身份,是偏將軍、都亭侯。偏將軍不是什麼大官,都亭侯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貴在是皇帝親封的(當時很多軍閥及其部下的官職都是自封的,向皇帝上個表,也不管皇帝答應與否,就算數了)。而張魯呢?原本是「五斗米道」的「天師」,因為劉焉的支持,佔據漢中,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劉焉保薦張魯做了一個「鎮民中郎將」,張魯又自封了一個漢寧太守(劉焉將漢中郡改名為漢寧,張魯襲用)。中郎將不是將官,地位比偏將軍低。由中郎將來封偏將軍當一個不知所謂的祭酒,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令人懷疑,張魯是不是有意捉弄馬超,或者要給馬超一個下馬威——我知道你是個角色,但是你到我這裡,就必須聽我的話,我封你做什麼便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馬超的心情又怎麼好得起來?他的一家人,基本上被曹操殺光。他有仇不能報,卻在漢中給裝神弄鬼發家的張魯當什麼祭酒,這種滋味,更是令他情緒低落,以至於小舅子給他拜新年,說了幾句吉祥話,都被他懟回去,說:「家門百餘口人,全部被殺害,如今我們兩個還有什麼好慶祝的?」
後來到了劉備這裡,馬超算是找到了組織。劉備是個英雄,能夠重用馬超。劉備平定益州,馬超立了大功,被封為平西將軍。劉備在漢中稱王,由一百二十名部下聯合上表給漢獻帝劉協(當然只是一個形式),馬超是領銜者,排第一位(諸葛亮是第五位,再後面才輪到關羽、張飛、黃忠、法正等人)。這既是因為馬超那個偏將軍是貨真價實的,也是因為馬超在平定益州的過程中居功甚偉。劉備原本是朝廷的左將軍,當了漢中王后,便把左將軍交給了馬超。蜀漢政權建立,馬超更是被封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按理說,馬超應該高興才對。可他偏偏鬱鬱寡歡,主要原因,就是他還存在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心理。
蜀漢集團的台柱子,由兩幫人馬搭起來。跟隨劉備多年的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是一幫,原來劉焉、劉璋的手下是一幫。馬超既不屬於前者,也不屬於後者,在同僚當中被孤立是可以想像的。關羽聽說馬超投降劉備,馬上就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本事誰人可比。這其實就是在懷疑馬超是不是名副其實,大有不屑之意。劉備借重馬超的威名,予其高官厚祿,卻不見得真正信任他。即便信任,也不如對關羽、張飛信任。《三國誌》中說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應該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馬超當時的心緒。
馬超重病時,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堂弟馬岱。當由他來繼承這支弱小的宗族,托付給陛下,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臨死前的這番話,已經不是英雄氣短,而是對命運無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