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早年英武開明,中年之後卻日益昏聵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早年英武開明,中年之後卻日益昏聵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孫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眾所周知,吳大帝孫權在位前期是比較開明大氣的,東吳政權在其治理之下也是蒸蒸日上。可惜孫權步入中年以後,卻逐漸變得多疑昏聵。在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孫登死後,孫權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幾年徹底放縱了自己,最終一手導致了東吳日後的悲劇。

孫權作為一個君王,他有三個長處要超出很多皇帝。其一是禮賢下士。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罷,但他通過這個手段拉攏到了很多的人才。據《江表傳》記載,「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權慰勞與語,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謝。」其二是唯才是用。潘濬無疑是江東集團內的一個「奇葩」,他既不是孫氏集團的元老出身,也並非來自於江淮士族,但他素有清名,且為人剛正不阿,很受孫權倚重。潘濬四十歲入東吳,短短十餘年,便做到了太常一職(九卿之首),可見孫權重視人才並非虛言,的確值得稱道。其三,孫權作風節儉。關於這方面,孫權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稱帝以後依然在一座舊宅住了整整18年。

遺憾的是,孫權最後還是「晚節不保」。孫權晚年許多昏聵無能的表現,讓他受到了後世不少史家文人的口誅筆伐。在筆者看來,孫權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首要原因便是他志滿意得,不思進取。據《三國誌》記載,「權於武昌,臨釣台飲酒大醉,權使人以水灑重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台中乃當止耳。』」孫權奪回荊州又斬殺掉名震天下的關羽,此時正是得志之時。張昭對此感到擔憂,以商紂王「酒池肉林」的例子來勸諫孫權。孫權表面欣然採納,實則在不久之後便找借口將張昭排擠出朝堂,可見孫權此時已經初顯剛愎自用。

除此之外,太子孫登的病逝,也給予孫權造成了沉重打擊。自此之後,孫權再無半分精明可言,最後給整個東吳集團埋下了深重隱患,這也是拉開東吳亂象的導火索。那麼孫權對於兒子孫登,到底有多麼寵愛多麼重視呢?

眾所周知,孫權為保住江東基業,不惜屢次向曹操、曹丕、劉備等人折腰,以此換來暫時性的和平。然而當曹丕為挾持孫權,要求讓孫登入洛陽為人質時,一向習慣妥協的孫權卻露出了自己的血性——他立即派出善辨的直臣趙咨,向曹丕首次展示出自己的強硬態度。孫權在武昌稱帝之後,孫登也迅速被孫權立為太子。為培養孫登,孫權給他安排了江東集團內的一流人才,其中有顧譚(丞相顧雍之孫)、張休(張昭之子)和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可以預料到,這些人身後的家族,日後也會成為孫登最得力的臂膀。在孫權遷都建業之後,他又安排大將軍陸遜輔助孫登監察百官。

孫權對孫登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後者自然也沒有令其失望。從孫登的行事舉動來看,頗有明君氣度。據《三國誌》記載,「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休、譚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孫登儘管貴為太子,但他卻發揚了其父的孫權節儉風格。不僅如此,從他對自己伴讀的表現來看,也頗有當年劉關張三人「寢則同榻」的風範。即便是手下犯了過錯,孫登也不忍責罰。「又失盛水金馬盂,覺得其主,左右所為,不忍致罰,呼責數之,長遣歸家,敕親近勿言。」

身為太子,他始終以身作則,從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而行鋪張浪費之舉,也不會凌駕於任何人之上。「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間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在一次遊獵過程中,孫登差點兒被彈丸所傷,當時有一個侍衛因為手中拿著彈弓,便被孫登左右懷疑為兇手。不過孫登卻明辨是非,親自證明了這個「嫌疑人」的清白。久而久之,孫登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誠心效忠。

孫登不僅關心民生疾苦、善待手下,而且他身上還一直秉承著「孝道」。孫登生母記載不詳,只知道出身寒微,所以孫登在幼年之時便被孫權托付給徐夫人贍養。徐夫人後來失寵,被流放到吳郡,孫登還經常派人前去探望。據《三國誌》記載,「登將拜太子,辭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後。權曰卿母安在?對曰:『在吳(郡)。』權默然。」

哪怕孫登後來身患重病,他也始終不忘國家大事。因為孫權曾經重用奸臣呂壹為親信,對朝臣進行打壓,所以在臨終前,孫登不忘上奏囑咐父親在注意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更要多親近陸遜、諸葛瑾、步騭這樣的賢能之士。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孫登病逝於武昌,時年33歲,孫權這一年剛好60歲。晚年的孫權,時常會拿出愛子孫登臨終前的最後一道奏折,每讀上一次便會淚流不止。在這個時候,孫權的身份也僅僅只是個痛失愛子的可憐父親。

孫登死後,孫權很快便將孫和立為太子。至於冊立原因,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孫和之前與孫登關係親厚,孫權曾在孫和身上看到了孫登的影子。據《吳書》記載,「弟和有寵於權,登親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讓之心。」不可否認的是,孫登確實給孫權帶了沉重打擊。在人生最後的十多年中,孫權變得不問朝政也不管民生,一心只想著把江東士族徹底打壓下去。也就是說,孫登之死間接拉開了東吳亂象的序幕。在此之後,孫權在暗中一手主導了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鬥爭,並以此為借口沉重打擊了江東士族。孫權死後,朝中大權被孫氏宗親掌控,從而直接導致了東吳集團的沒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