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姜維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自劉備兵敗夷陵,被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很快病逝了,臨終前,他把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並把興復漢室的重任交給了他。然而,劉禪卻是個昏庸的君主,他不思進取,一心只想吃喝玩樂,諸葛亮無奈,只得一個人扛起北伐大旗。
蜀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缺乏統治經驗的曹叡繼位。於是,諸葛亮迅速抓住機會,吹響了北伐的號角聲。然而,他掀起的5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一方面是因為糧草不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曹魏採取的「據守要塞」策略,諸葛亮有心無力,最終在五丈原含恨去世,把北伐之事托付給了姜維。
實際上,姜維接管軍隊的時候,天下局勢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蜀國的國力也到了一個岌岌可危的地步。一來,蜀國的大將先後死去,「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並不是說說而已;二來,蜀國缺乏糧草的問題仍沒有解決,不但北線、東線、南線的正常防務需要龐大的軍資,就連供給源也無法保證,畢竟當時的朝政是由黃皓把持的,劉禪沒什麼話語權。
除此之外,蜀漢內部還分為了兩派,以姜維,鄧芝,夏侯霸等人為首的鷹派認為,即便不進行北伐,蜀漢也會因沉重的防務而難以增長國力,與此同時,曹魏完全可能迅速發展昌盛,畢竟他們佔據了天下7成之多,無論是兵馬還是糧草,他們都比蜀漢強上百倍不止。再者,若曹魏統治時間過久,中原百姓也許不會再認可「漢室」的存在,北伐就會「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在鷹派文官陳祗的力挺之下,姜維的北伐計劃得以實施,但是在段谷大敗之後,蜀漢卻失去了進攻的本錢。相比於有司馬昭支持的鄧艾,姜維卻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會遭遇失敗乃是理所當然的,即使諸葛亮在世也贏不了。後來,鍾會、鄧艾二人大軍壓境,黃皓把前方傳來的緊急軍情盡數壓下,致使蜀國滅亡在即。
沒想到的是,後主劉禪卻率先投降,本想反戈一擊的姜維只能無奈接受旨意,下令軍隊放棄抵抗。投降之後,姜維不甘失敗,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大將鍾會起兵造反,翻盤的機會到了。然而,興漢夢剛剛萌芽就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鍾會與他先後被殺,從此再無一人繼承姜維遺志。不過,關於姜維投降一事,究竟是自願,還是被迫無奈呢?
公元346年,即姜維死後83年,東晉桓溫起兵,消滅西蜀後漢之後,他率領大軍進入了成都。後來,他手下一個叫孫盛的將領發現了一份秘密文件,上面寫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這是當年姜維投降後秘密交給劉禪的奏折,他對蜀漢之心一直未變,北伐曹魏乃是他畢生願望,他從沒想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