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放棄洛陽?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為什麼要放棄洛陽?原因是什麼

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曹操。

漢靈帝病逝後,為了掌握在朝廷中的主動權,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展開了激烈交鋒。在這場生死博弈中,大將軍何進被殺,宦官集團被滅,握有雄兵的董卓趁機廢黜少帝擁立獻帝,成了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董卓的悖逆行徑,不僅給了各諸侯勢力割據自立,合眾討賊的借口,也為洛陽帶來了一場空前浩劫。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興兵討賊,董卓在倉皇應戰之餘,下令焚燒皇宮及洗掠周邊百餘里內官捨、民宅、商舖,搜刮財物,強制遷徙獻帝劉協、文武百官及數十萬戶民眾遷都長安。對於年幼的漢獻帝而言,此次遷都並不是終結,只是一個開端。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在長安被誅,涼州集團發生內訌,長安城變成了一片廢墟,饑民遍野。無奈之下,獻帝在部分大臣的保護下,離開長安返回洛陽。

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楊奉、董承及眾人的保護下,漢獻帝開啟了東歸之旅。這一段看似簡單的旅程,眾人卻足足走了近一年。令劉協沒有想到的是,歷經千辛萬難才回到洛陽沒多久,便被曹操挾持來到了許昌,才算安定了下來。那麼,曹操為什麼一定要將劉協迎接至許昌呢?與洛陽相比,許昌對曹操又有何特殊意義呢?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在獻帝第一次被迫遷往長安之時,洛陽城遭到董卓集團的大肆破壞,已經殘敗不堪。據史料記載,董卓遷都後的洛陽城,方圓兩百里之內一片廢墟,不僅皇宮、民宅被悉數毀壞,土地荒蕪、人跡罕見,就連皇室及王公貴族的陵寢都被洗劫一空。在混亂的局面下,想要從一片廢墟上進行重建,僅憑曹操的實力根本無法實現。

其次,洛陽的地理位置並不利於曹操對漢獻帝劉協的控制,該地也並非是曹操集團的控制範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洛陽的東面是張楊所佔據的河內郡,西面是馬騰佔據的關中,洛陽城中又有楊奉和韓暹實力虎視眈眈,曹操難以控制洛陽的局勢。曹操將漢獻帝劉協遷至許昌,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此時的許昌位於穎川郡內,地處兗州西南。兗州是曹操集團起家的根據地。經過多年經營,該地已經完全處於曹操的控制之下。將漢獻帝劉協遷至許昌,可以遠離張楊集團、馬騰集團,對於實現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方針非常有利。

第三,許昌地區交通便利,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在兩漢時期就是農業、經濟與文化的發達地區。雖然該地受到了漢末烽煙的波及,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其獨有的地理環境優勢依然存在。漢獻帝劉協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之後,充分利用的許昌地區的地理環境優勢,採納了謀士參謀棗抵的建議,以許都為中心,採用了民屯與軍屯雙管齊下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業與經濟,為曹操集團四方征伐,平定天下奠定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第四,在許昌地區定都,對曹操廣納人才非常有利,尤其是對穎川及汝南地區的人才吸引。在東漢時期,穎川與汝南地區都是豪族匯 集、名士輩出之地,其中,又以穎川地區為最。曹操帳下龐大的謀士參謀團隊中,以穎川籍的豪族名士為主。自荀彧加入曹操集團後,不斷地將該地區的荀氏、陳氏、鍾氏、杜氏、辛氏、趙氏、郭氏等名門望族中的子弟推薦給曹操。其中較為知名的,例如荀攸、鍾繇、陳群、杜襲、辛毗、趙儼、郭嘉等人,這些人都是當地士族中的精英人才,而且在曹操謀士參謀團隊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相對於汝南地區的名士而言,曹操與天子遠沒有袁氏兄弟的吸引力大。袁氏一族在汝南地區家世深厚,袁紹、袁術集團利用家族背景將汝南名士大都吸引在帳下效力,曹操在許昌定都初期所得汝南名士不算多。另外,自從曹操迎獻帝在許昌定都之後,此地便成了名義上的全國政治中心,漢末時期為了避亂而流散在外的許多名士,也紛紛歷經千難萬險回歸許都為朝廷效力。再加上曹操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這些人後來大部分也都成了曹魏集團的立國支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