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東吳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曹魏滅亡之後,東吳為什麼還能堅持15年的時間,東吳是怎麼做到的?
先說一下時代背景:魏蜀吳三國,蜀國先被魏國滅掉,然後魏國又被晉國取代。最後,西晉將領王濬於公元280年5月1日率軍抵達建業(今南京),吳帝孫皓出城投降,東吳滅亡。
至此,三國時代結束。
換言之,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堅持到了最後。
那麼,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個人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天時
當時是司馬家族剛剛篡了曹家的位,奪了曹家的權,地位尚且不穩,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消化,磨合一下內部,協調一下工作,穩定一下局勢。
並且朝中有不少大臣反對出兵滅吳,司馬炎為了保證沒有政治風險,順利的出師,所以需要跟這些大臣做一下思想工作,進行一些安撫。
第二、地利
從吳國自身地理位置來講,因長江天險阻隔,使魏國很難直接渡江滅吳。赤壁之戰中周瑜以少勝多,把曹操打得倉皇北逃,導致魏軍多年不敢南下。這些都是明證,所以無論是魏軍還是晉軍都很忌憚吳國的水軍。
且吳國水軍強大,造船技術發達。不但如此,吳國有不少善於水戰,經驗豐富的卓越將領,不容易戰勝,所以吳國的安全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
另外,從地理位置來講,蜀國位於長江的上游,魏國佔據蜀國後就可以繞過長江天險,從西部順流而下攻打吳國。
因此,先佔據蜀國再滅吳國比直接去滅吳國更容易。所以,晉取代魏之後也是沿用了這個辦法。
第三、人和
吳國在前期時,孫權在位23年,治國有方,善於制衡。所以吳國政權一直很穩定、很穩固。而魏國則出現了權臣奪位的情況,因為內部政權不夠穩固,導致司馬家族取代曹氏家族,晉代替了魏,所以魏國在吳國之前滅亡。
影視劇中的孫權
第四、需要時間
當時蜀國已滅,晉國繼承了魏國的國祚,其國力也遠強於吳國。按理說早就應該出兵東吳了,之所以等了這麼久才來滅吳,是因為當時的晉國遇到了不少難題,需要先解決,要時間準備,實際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蜀國剛剛被滅,蜀地動亂不止。以姜維為首的蜀將負隅頑抗,後來更是聯合了叛將鍾會來對抗魏軍,魏國不得不派大量大軍來鎮壓反抗,所以要維持蜀地的秩序,一時間無暇東顧。
西北連年大旱,出現了饑荒,為防止河西鮮卑族人趁機鬧事,晉國派悍將胡烈去鎮守。結果胡烈到任後釆用的高壓手段反而激起了鮮卑人的反抗。以禿髮樹機能為首的鮮卑部眾聯合了氐、羌、匈奴等族一起反晉並連續幾次擊敗了前來平叛的晉國大軍。司馬炎感到很驚恐,不斷調兵遣將前去增援。直到279年,禿髮樹機能才被晉國著名將領馬隆擊殺。結語:吳國之所以在蜀國滅亡後還能支撐這麼多年,並不是吳國的實力能夠抵抗魏國,實際上是因為司馬炎還沒能夠騰出手來收拾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