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姜維降李簡、斬徐質,連克狄道、河關、臨洮等地,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姜維並沒有乘勝擴大戰果,而是遷移狄道、河關、臨洮三城民眾主動撤退了,那麼姜維明明取得了勝利,為什麼突然撤退了呢?筆者就這一年北伐的過程分析一下姜維主動撤退的根本原因。
李簡為何要投降?
狄道在今甘肅省臨洮縣,是隴西郡郡治。而隴西郡因位於隴山(隴西高原與渭河平原分界限)以西而得名,要奪取魏國隴右地區,必先奪取隴西郡,要奪取隴西郡,必先奪取狄道,所以當魏國狄道長李簡秘密寫信給姜維表示願意獻城而降之時,姜維大喜過望,自然不會放棄這一次奪取隴西郡,進而吞併魏國隴右地區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出兵北伐。
李簡果然信守承諾,在姜維兵臨狄道城下之時,獻城而降,那麼李簡為什麼要背叛魏國,請求姜維出兵呢?原來李簡不僅不是魏國的叛賊,反而是十分忠於魏帝的,自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以來,司馬氏便掌控了魏國朝政,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黨同伐異,清繳諸曹諸夏勢力,他們的野心已近召然若揭,終於引起魏帝曹芳的反抗。曹芳雖然已經是傀儡皇帝,但是他手下依然有一批忠於魏室的臣子。於是曹芳圖謀發動政變,剷除司馬師。光祿大夫張緝、中書令李豐密謀誅殺大將軍司馬師,以夏侯玄替代司馬師為大將軍,然而事情敗露,張輯、李豐、夏侯玄被夷滅三族,張輯不僅僅是魏國名臣,還是國丈之尊,李豐則善於平評人物而名聞海內,夏侯玄更是出身皇族,其父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曾任魏國征西大將軍,手握重兵,這三個人都是當時魏國名臣,這一次竟被司馬師一網打盡。
魏國政局大亂之際,心懷魏室的李簡想借姜維之刀對抗司馬師,於是才寫信請求姜維出兵,李簡不僅僅是口頭上秘密投降姜維,在姜維出兵隴西之時,他還提供了糧草地圖等幫助,因此,姜維順利兵臨狄道城,李簡帶領城內吏民出城迎接姜維,因為這次是李簡的不戰而降,姜維兵不血刃的得到狄道。魏國朝廷不知道李簡要投降,以為姜維不會那麼快就奪取狄道城,對此幾乎毫無準備,姜維果斷的出擊打了魏國個措手不及,所以這時候大家熟悉的征西大將軍郭淮、雍州刺史陳泰、南安太守鄧艾都沒有出現,迎接姜維的是討蜀護軍徐質,討蜀護軍顧名思義,是為了對付蜀漢專門設置的,歷任討蜀護軍有曹真、夏侯霸、徐質、戴凌、秦朗等人。
殺身成仁的張嶷
徐質其實是姜維的老對手了,早在公元249年,就參與了對姜維的作戰,並且與鄧艾攜手迫使姜維放棄救援麴山二城,迫降句安、李歆二將,其實姜維收到李簡的請降信,大家都懷疑李簡是詐降誘惑姜維的,只有張嶷認為李簡一定是真心投降的,這才堅定了姜維北伐的決心。
其實張嶷當時已經身患重病,原本是不該隨軍出征的,但是張嶷主動請求隨軍出征,對後主說「若涼州克定,臣為籓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這句話讓後主劉禪感動的留下來眼淚,也因此同意了姜維北伐,張嶷作為前鋒與徐質大戰,雖然最終戰死沙場,但是對魏軍照成兩倍的殺傷,隨後姜維趕來,斬殺徐質,為張嶷報仇。又乘勝長驅直入,遷移魏國數個郡縣人力物力。
姜維為何主動撤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於街亭敗退,僅僅「遷西縣千於戶」入蜀,而姜維這次北伐,不僅僅是破軍斬將,而且遷移了比諸葛亮多得多的人口,所以姜維主動放棄三城,留下空城給魏國的目的就很明顯了,姜維打的是游擊戰並非攻城戰。
表面上看蜀漢未得寸土,實際上通過此消彼長的遷移人口,已經大大縮小了魏蜀國力差距,礙於國力所限制,孤軍深入的姜維即使不撤退,也很難守住奪取的郡縣,經歷強一次北伐攻城戰的挫折,姜維已經「當求野戰,不復功城」,不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去尋求殲滅魏國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