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兄弟三人,誓曰同生共死。梟雄劉備雖然成為了九五之尊,卻也沒有背棄誓言,於是關羽遇害之後,不顧群臣勸阻,堅決發動了夷陵之戰,要為關羽報仇。最初的時候,他打得非常順利,甚至早已降吳的糜芳和傅士仁,都嚇得吃起回頭草。可是,之後孫權大膽啟用了陸遜,迅速反敗為勝——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殺得劉備狼狽逃竄,若非趙雲及時救駕,很有可能直被擒殺。
正是因為小說中的這一描寫,我們在說起劉備敗於夷陵之戰時,總要提到「火燒七百里連營」這一說法。但是,如今更多人開始研讀歷史,有人提出這一說法非常荒誕,他們認為,演義中劉備率七十萬大軍出征,連營七百里還有可能,真實歷史上,算上武陵蠻夷的兵馬,也不過五萬餘人,不可能連營七百里。而且,七百里相當於整個三峽的長度,就算劉備真的能連營七百里,陸遜也不可能一把火將其燒光。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到底確有其事,還是言過其實?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備到底有沒有連營七百里。《三國誌·文帝紀》記載:「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里,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意思是說,夷陵之戰初期,曹丕得到的戰報上,明確寫著劉備在伐吳過程中,的確曾連營七百餘里,曹丕並沒有否定這一戰報,只是說這樣的用兵方式,令人難以苟同。也就是說,劉備的兵馬就算真的僅有五萬,他也的確做到了連營七百里。
不過,結合《三國誌·吳主傳》中,「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這一記載,我們不難得知,劉備連營七百里,並非佔據了方圓七百里的地方紮營,而是前後連成一排,分別佔據了險要地勢,也就是說,所謂的連營七百里,僅是指劉備的營寨,連成了一條稀稀拉拉的線條,長約七百里。因此,就算他沒有七十萬大軍,依舊可以做到。
那麼,陸遜又是怎麼做到火燒七百里連營的呢?畢竟這種情況下,並不是隨便放一把火,就能做到了,陸遜又不是紅孩兒,沒有三昧真火,看起來實現此事,比登天還要難。不過,如果陸遜死而有靈的話,看到這樣的猜測,大約會露出輕視的笑容,並且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三國誌·陸遜傳》記載:「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意思是說,陸遜讓手下的士兵,人手一把茅草,同時點燃,燒向劉備的營寨,本著人多力量大的原則,形成了較大的火勢。而且一把火燒不完七百里連營,東吳數萬士兵,人手一把火呢?這樣莫說七百里,七千里也是可以燒掉的。所以他最終大獲全勝,攻破了劉備四十多座營寨,由此可見,劉備的七百里連營,的確差不多全被他燒光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演義中陸遜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的說法,看起來太過誇張,但真實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此事——劉備的確曾連營七百里,陸遜也的確將其燒了個七七八八。說到此外,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並非真的不可能發生,只不過我們的智慧和見識不到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