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為何能成為吳國的托孤大臣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恪為何能成為吳國的托孤大臣呢?

諸葛恪父親是大將軍諸葛瑾,叔叔是諸葛亮,而且他也成為了托孤大臣,只不過他是吳國的托孤大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孫權在病重時,將太子孫亮托付給了諸葛恪等人,那麼孫權為什麼托孤諸葛恪呢?是因為他的父親和叔叔嗎?

諸葛恪的父輩功勳卓著,所以諸葛恪就能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嗎?答案當然不是。孫權之所以托孤諸葛恪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諸葛恪反應靈敏

諸葛恪反應很靈敏,這是他的一個優勢,因為太子孫亮繼位時年紀小,很多事情都得靠大臣來處理,這就要求輔臣要有很好的判斷能力,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要很強,否則孫亮的位置坐不穩。

諸葛恪正好具備這個特點,他在年輕時,孫權有一次問他,是他父親優秀,還是他叔叔優秀時,諸葛恪立即回答到,他的父親優秀,因為他的父親知道服侍誰,而他叔叔不知道。

不久,蜀國使者來到吳國,孫權對蜀國使者說,諸葛恪喜歡騎馬,回去告訴你們的丞相,要他選一匹好馬給他侄子送來。

諸葛恪馬上拜謝孫權,孫權覺得很奇怪,說馬還沒到,謝什麼呢?諸葛恪說:「蜀國就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現在有了旨意,好馬一定能送到,我當然要感謝。」

這兩件事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也足以證明他的反應快,能夠瞬間將難題化解,穩定當時的局勢。

2、諸葛恪是治國之才

諸葛恪只是反應快是不足以成為托孤大臣的,他還有治國之才,諸葛恪確實繼承了諸葛瑾和諸葛亮的治國基因,他在治國上,確實有諸葛亮之風。

諸葛恪在平定山越人的叛亂確實立功了,他採用武力圍困和招撫並用的方法,使得山越人被迫投降了,三年時間,諸葛恪收服山民達十萬人,他還將其中四萬壯丁編入軍隊,擴充了吳軍的實力。

這件事證明了諸葛恪是個治國之才,他有能力使吳國強大起來,平定山越的叛亂,不僅穩定局勢,還增強了吳國的軍事,可謂一箭雙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這樣的能臣,試問哪個國君不喜歡。

司馬懿攻打諸葛恪時,諸葛恪給陸遜寫信,要陸遜以大局為重,陸遜去世後,諸葛恪就成為了大將軍,這就說明諸葛恪是一個有格局的人,他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計較私人得失。

孫權當然需要這樣一個人,來輔佐孫亮,所以諸葛恪的治國之才給他能成為托孤大臣加了分。

3、大家的舉薦

孫權雖然很看重諸葛恪,可是諸葛恪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剛愎自用,所以在孫權在病重時,討論托孤大臣時,有些猶豫,不知選誰好。

但是群臣都推薦諸葛恪,孫峻認為當朝群臣中諸葛恪能力最強,在沒有合適人選下,孫權最後還是選了諸葛恪,但是孫權還是留了一手,他選了五個托孤大臣,並不是只有諸葛恪一個人,而且生殺大權沒有給諸葛恪。

在大家的推薦下,諸葛恪成為了孫亮的輔政大臣,否則諸葛恪也不會那麼順利掌握東吳的大權。

從歷史來看,諸葛恪成為托孤大臣,有他的個人能力因素,也有運氣成份。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有一個大臣的能力與諸葛恪差不多,而且性格比諸葛恪好,那麼諸葛恪很可能就成為不了托孤大臣,大臣們也不可能推薦他。

然而歷史不能假設,諸葛恪的能力和運氣成就了他,但是他的性格又使他得罪很多人,最後孫峻設計把他殺掉。

諸葛恪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有時也要有點運氣,可是最重要的還是性格。諸葛恪能力強,運氣好,但就是性格出了問題,最後功虧一簣。

這也提醒了我們現在的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諸葛恪又是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經典歷史例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