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說男女之情,《水滸傳》講官民之道,《三國演義》的君臣之義更是耐人尋味。荀彧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強將」,精於政事,總握全局是荀彧最重要的能力。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理論,同曹操廣納賢才的主張不謀而合,也因此一度為曹操重任。親自參與的多次大戰更為魂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荀彧
儘管荀彧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他的「君王」還是捨棄了他。促進荀彧成功的因素,不僅僅是他突出的能力,還有與統治者的適應。前期的時局是三國鼎立天下各分,而荀彧的主張又有利於平定局勢統一天下,但是後期曹操的勢力遍佈北方,已得半壁江山,一統天下成為曹操的追求,荀彧「忠於正統」的思想阻礙了這個追求,曹操自然不能容他。因此曹操在征討孫權時,把荀彧留在軍中,荀彧也明白了曹操的棄用,憂鬱而亡。
陸遜同荀彧的能力很像,都是屬於「智者」型人才。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利用劉備求勝的心理大敗七十萬大軍,聲名遠揚。在《三國演義》中第八十四回的標題「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將陸遜同諸葛亮並提,也表明了作者對陸遜的定位。「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並沒有出現在陸遜身上。《三國史》中有學者認為,陸遜作為江東大族的重要人物勢力過強,對孫權的統治產生了威脅,故除之。同時陸遜崇尚儒家,孫權信服法家,一山不容二虎,孫權自然也容不下陸遜。
相比之下,劉封之死較為人熟知。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頗有戰績,又得劉備信任。但是由於幾個致命的錯誤,親密關係也無法拯救劉封。一是在關羽圍樊城、襄陽之時,希望劉封出兵相助。但是劉封用「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的理由拒絕關羽。接下來一句原文很重要:會羽覆敗,先主恨之。這基本上就明示了劉封的結局。
二是劉封和孟達忿爭不和,欺凌孟達,導致上庸三郡丟失。沒有團結精神,意氣用事,這是作為一個將領致命的弱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君為何要臣死,各種緣由實來難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相處之道,相處之度,是我們要學習一輩子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