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與曹操為何會產生巨大分歧?荀彧的死對曹操有什麼影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荀彧與曹操為何會產生巨大分歧?荀彧的死對曹操有什麼影響?

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荀彧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荀彧是三國時期,曹操的一位重要謀臣。公元191年,荀彧放棄了原來投奔的袁紹,轉而投奔曹操。曹操見到荀彧投奔自己,興奮地稱荀彧為「自己的子房」,子房也就是張良的字。由此可以看到,曹操看重荀彧。

在此後的21年裡,荀彧也確實幫助曹操建立了霸業,只不過荀彧選擇曹操,是希望曹操可以挽救漢室。荀彧忠於漢室的政治思想與曹操意圖代漢的政治抱負發生了巨大的分歧。這也最終導致了荀彧悲劇的落幕。

荀彧為何如此忠於漢室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市)人。荀氏一族是荀子的後人,世代士族。出生在這樣一個名門望族,荀彧在少年時代就已經顯露出了過人的本事,被人稱為是「王佐之才」。

荀彧最開始投奔的是袁紹,只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袁術不是一個明主,於是轉而投靠了曹操。作為一個士族家庭培養出來的人,荀彧帶有那個時代士族身上最鮮明的特點,尤其是在一個混亂動盪的時代,他希望可以輔佐一位明主來恢復漢室。不得不說,曹操在看到荀彧投靠自己時,是非常欣喜的,把荀彧比作是自己的「張良」, 任命他為行軍司馬。

荀彧具有治國安邦、輔佐君主的才能,作為曹操最早一批的謀士參謀,荀彧在曹操建立偉業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得曹操可以在三足鼎立的局勢中佔據了一定的優勢。而且,荀彧還為曹操推薦了一批謀士參謀,如荀攸、程昱、郭嘉等。他們為曹操攻破袁術、滅袁紹等戰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只不過,作為從小接受儒家傳統禮制教育的荀彧,他的頭腦中保有著非常正統的思想,就是忠於一君。所以在他頭腦深處是存在著匡扶漢室的願望的。他之所以從袁紹轉而投奔曹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具備恢復漢室的能力,他覺得曹操可以結束割據、恢復漢室的興旺。也正是如此,當初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希望曹操把漢獻帝劉協接到許都,迎奉天子,維護制度的正統。當曹操顯露出篡漢的意圖時,荀彧義無反顧地反對,只因為他心中的忠於漢室。

從反對、失語到以死明志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軍與袁軍相持於官渡,此戰曹軍大勝並最終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在官渡之戰之前,曹操的謀士參謀們積極地出謀獻策、幫助曹操取得了勝利。但是,僅8年之後,在赤壁一帶,曹軍被孫劉聯軍打敗。而且在這一戰役之前,曹操的謀士參謀們,特別是荀彧、荀攸等卻沒有為主公獻策,甚至表現出了「失語」。其實在這個時候,荀彧心中的忠於漢室、恢復漢室夢以及與曹操的目標出現了一定的分歧。

在荀彧心中,一直堅定地維護著漢室,他投靠曹操也是希望曹操可以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只不過,在曹操擊敗袁紹之後他的野心也逐漸顯露出來。曹操先後廢除了漢室的八國,還罷黜三公官,復設丞相並出任丞相。這些做法都體現出了他膨脹的權力慾望,也讓荀彧洞察到了這一點。

因此,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要進爵國公、加封九錫的時候,荀彧表示出了對此舉的反對。他覺得曹操應該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秉承臣子的忠心,懂得退讓的基本禮度。也是這樣的反對,讓曹操和荀彧的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一年之後,荀彧選擇了以死明志。

關於荀彧的死,歷史上也是有很多爭議和討論的。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還有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如《軍師聯盟》中都講述了曹操給荀彧送空食盒,最終荀彧選擇自殺的故事。

在《三國誌》中則記錄荀彧「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無論荀彧是被曹操逼死,還是因為憂鬱而死,荀彧的死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以荀彧為代表的,忠於漢室的士族,他們隨著漢室的衰落一同走向落寞。

荀彧之死對曹操的影響

雖然說,荀彧在曹操進爵國公、篡漢上是非常反對的,兩個人的政治態度也不同。但是不得不說荀彧在曹操建立霸業的過程中,對他幫助很大。荀彧的死對曹操來說,也是一個衝擊。

從結果上來看,曹操最終並沒有稱帝,而是把這個任務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雖然說,曹操沒有稱帝,是多方面的結果和現實選擇,但不可忽視荀彧對他最終不稱帝,而做像「周文王」一樣人的影響。

縱觀荀彧的一生,作為士族的他與曹操因為政治理想和政治價值而暫時結合。曹操用荀彧,是因為荀彧可以為他出謀劃策。而最終形勢的走勢和兩人政治理想的區別,讓他們分道揚鑣。荀彧是以忠為行事準則,他讓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是希望可以做天子之臣。但是,當他看到曹操給他的空食盒時,就想到了他想忠於的漢室已經沒有俸祿了,他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不就是接受曹操,要不就只是以死明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