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三國是一個群雄爭霸,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這個時代,戰場拚殺,百姓生活民不聊生,當然在戰場上拚殺只是武將的事情。文將只是坐在大軍當中出謀劃策,在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參謀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司馬懿等等。在劉備這方軍師有諸葛亮,孫權這方有周瑜魯肅,曹操這方有荀彧程昱,可謂是百花齊放。
謀士參謀他一般代表的都是自己的主公,他一心為主公的江山社稷著想,正所謂各為其主。但是在曹操陣營當中,荀彧是一心扶漢的,我們都能從小說當中看出來,可是他明知道曹操的野心,為什麼還要盡心盡力的輔佐曹操呢?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敬侯,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我們可以看出荀彧這個人胸懷大略,才智多謀,非常受曹操的喜歡,他被曹操疏遠是因為他反對曹操稱帝王,我們都說曹操一生多疑,最終只能夠疏遠荀彧。他竟然不想讓曹操稱帝王,可是他為什麼還要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曹操呢?這其中的原因無非只有以下幾種。
1:曹操知人善用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我們從他的人生經歷當中可以看出得淋漓盡致,他對人才就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他當年怎樣對關羽的,我們現在想想還都歷歷在目。當年為了收服張遼,更是雙膝下跪,這更能體現曹操求賢若渴。對於曹操來說,只要是人才沒有出身高低貴賤,只要想幫助曹操完成大事,他都會盡心盡力的安排。所以曹操作為一代梟雄,成玉想要輔佐一代明主,他想要等曹操收復了北方之後,這也就等於替大漢王室收復的北方。
2:曹操的威勢比較大
曹操雖然出身宦官之家,但是他家世代為官,曹操從小受到宮廷的影響,他有著別人沒有的魄力,當年行刺董卓,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謀士參謀,協議早就看出了袁紹和袁術等人的不足,他看出了曹操與他人的不同,雖然當時曹操的事業只是剛剛起步而已,但是協議慧眼識珍珠,他相信自己的才能在曹操之後才能夠發揮出來。
3:曹操志向遠大
曹操從一開始他就想要做一個帝王,在他心中她自然也是看不起袁紹袁術等人,後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但是他的夢想就是統一國家平定亂世,建立新的王朝。荀彧也就領著曹操,一步一步的打下江山,但是荀彧的目的是等曹操打下江山之後還是恢復漢業,兩個人的出發點就是不一樣了,所以兩個人會越走越遠,曹操也不想再被荀彧所利用,荀彧心中自己也知道已經掌控不了曹操,心中匡扶漢室也只有想想罷了。
正所謂一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我不認為荀彧的做法是錯誤的,各地梟雄分起,每個人心中都想趁亂分到一杯羹,都在為了自己著想,縱觀整個三國,只有劉皇叔一人想要匡扶漢業,最終還是建立了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