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朱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朱溫,生於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家中兩個哥哥,母親王氏,他父親是落第秀才,有一點文化,但因父親死的早,朱溫缺少管教,從小頑劣,不喜讀書,不喜耕種之事,懶惰又奸詐,喜歡天天舞槍弄棒,勇武有力,鄉里稱其「潑阿三」。
其實,朱溫原本只是一個岌岌無名的小混混,整天「不事生業」,游手好閒,凶悍頑劣。這樣的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估計成不了什麼氣候。就好比劉邦,如果沒有陳勝吳廣這一出,估計一輩子也走不出沛縣。但他偏偏遇到了唐朝末年這個動盪的大亂世。
這時什麼皇權尊卑早已被打下神壇,亂世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朱溫當混混所養成的狡詐機智的性格,恰恰能在這樣複雜黑暗的動盪中縱橫捭闔、青雲直上。
他先是參加黃巢起義,在裡面混得不錯。從軍幾年的朱溫,追隨黃巢轉戰南北,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迅速成長為一名獨立的將領。黃巢攻佔長安之後,命朱溫率領軍隊防守渭橋,後又被任命為同州防禦使,同州是黃巢政權在長安東面最主要的屏障,可見黃巢對他的信任和重用。
而後由於在黃巢軍中受人排擠,心中不平。加上朱溫發現當時形勢已經不利於黃巢,於是他便叛離了黃巢,加入到唐軍陣營。
朱溫這次「叛變」對起義軍打擊很大,當時還躲在四川的唐僖宗非常高興,立馬給朱溫封了個大官,還賜其名「全忠」。在古代,皇帝賜名,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耀。沒多久,很快,長安光復。為了進一步籠絡朱溫,唐僖宗又封他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搖身一變,成為了封疆大吏,雄霸一方,成為當時實力強大的藩鎮之一,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一起肅清黃巢餘部。
最終,歷時九年的黃巢起義被鎮壓。黃巢起義轉戰大半個中國,長安和洛陽一度失陷,唐王朝已被推進了無法翻身的深淵,而朱溫則趁機迅速壯大成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
朱溫由此正式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勢力,開始走上了曹操的「道路」,以天子的名義逐鹿中原。
此時的朱溫雖然還不是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至少師出有名啊,其上升的大門已經打開。憑著勇於作戰又長於謀略,朱溫逐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戰勝各路勁敵,以汴梁(開封)為中心,控制了關東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成為勢力最為煊赫的藩鎮軍閥。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來說,中原乃四戰之地,自古以來從中原崛起而統一全國的未嘗有之。最接近起於中原一統天下的是漢光武,即便是劉秀,脫離更始自立也是在河北,然後才逐鹿中原的。
但各位也不應該忽視,中原富饒,糧食豐產,人口密集,這是一個國家強大之根本。有了中原這塊地方,你就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這就是為何歷代群雄,想要逐鹿中原。當年曹魏能夠在三國之中佔據相對優勢,就是因為佔據了中原。
所以,佔據中原是優勢,不是劣勢。
當時各地軍閥連年戰爭,百姓流離失所,糧食成為最重要的物資。汴州正是控制京杭大運河南北運輸最關鍵的點,中原雖為四戰之地,但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人才聚集,能人輩出,自古就有佔據中原才為華夏主的傳統。朱溫既擁有強大的軍隊做後盾,又控制南北物資通道,還有中原有才之士出謀劃策,問鼎中原的時機即將到來。
等到積蓄足夠的勢實力之後,朱溫開始謀劃天下。他以勤王之名,帶兵進京,剷除朝中宦官集團,助唐昭宗復位。而後又將唐昭宗帶到長安,真正的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的朱溫被封為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已經是總攬朝政大權。
不過朱溫並不滿足,他不想做曹操,他想當曹丕。於是,很快唐昭宗被朱溫的手下謀殺,昭宗死後,朱溫立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為帝,時年十三歲,史稱唐哀帝。
這時,朱溫欲取唐室而代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也撕下了最後的偽裝,通過「白馬驛之禍」朱溫除掉了所有他認為阻礙他稱帝的朝臣。
緊接著,公元907年,朱溫連封大國、加九錫、加殊禮這些受禪改朝換代的常歸程序都還沒走完,便廢黜了唐哀帝,用接受「禪讓」的形式即皇帝位,改國號為「梁」,最終宣告了唐朝的滅亡。自此,歷時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宣告覆亡。
不過此時的朱溫,並不為天下所承認,反而是給了其他割據勢力以自立的理由。就像曹丕稱帝后,劉備孫權接連自立。朱溫稱帝后,華夏大地也接連出現了晉、吳、楚、燕等十多個割據政權,中國歷史由此進入到五代十國這一大分裂階段。
所以,朱溫的霸業也並不算是成功,相比於曹操,他過於著急狠辣,歷史評價也遠遠遜之。
不過,就朱溫個人而言,雖然是小混混出身,為人狡詐,反覆無常。但能夠在那樣的亂世,開創一番事業,縱橫天下30餘年,也不失為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