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黃權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手下文武群臣中,益州集群佔了很大比例。建安十七年前後,劉備帶兵進取益州,並最終成功擊敗劉璋,把整個益州納入囊中。劉璋麾下的眾多的益州官吏,除了一部分死於戰亂,其他絕大部分人都投降了劉備,這批人數量眾多,成為蜀漢統治層的重要組成部分。
益州官吏群體雖然是降臣出身,但很快在蜀國站穩腳跟,並迅速成長為中堅力量。一是因為益州管理集群中英才輩出,堪為大用,二是因為益州是劉備最為重要的發展基地,益州官吏們土生土長,生長於斯,對益州的民情地理高度熟悉,具有其他人無法取代的優勢,因此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發展得很好,躋身蜀國高層。
劉備手下武將黃權,原來也是劉璋手下的官吏。黃權為人有膽有識,精明強幹。劉璋當初想邀請劉備入川之前,黃權就識破了劉備的野心,一再苦勸劉璋,讓劉備入川是引狼入室,後患無窮。但劉璋鬼迷心竅不聽良言,最終事實發展正如黃權所料,劉備圖窮匕首見,恩將仇報奪取益州。
劉璋戰敗投降劉備後,黃權堅守廣漢郡,拒絕向劉備投降,並聲稱除非有劉璋的命令,否則他寧死不降,劉備只得讓劉璋給黃權寫了一道手令,黃權這才開城出降。劉備對他的氣節非常讚賞,任命他為偏將軍。黃權歸順劉備後,積極為他出謀劃策。他最先向劉備闡明進取漢中的重要性,在漢中之戰中,他帶領人馬跟隨劉備鞍前馬後,效力良多。
不幸的是,黃權與劉備的精誠合作被一件意外打斷。章武元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雪恨,同時奪回被東吳竊奪走的荊州地區,準備發兵討伐吳國。黃權深知孫劉聯盟是蜀國立國之本,絕不可輕易破壞,極力勸諫劉備三思而行。
但劉備卻一意孤行,決心已定。黃權仍然不死心,他苦勸劉備:「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後鎮」,認為貿然出兵風險很大,他願意充當先鋒在前面打頭陣,確定安全後劉備再跟進,劉備依然不聽。
章武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遇大敗,部隊遭到吳國分割包圍,七零八落各奔東西。黃權帶著一路人馬被隔斷在長江以北,受到吳國的圍攻追擊。黃權走投無路,只得投降了魏國。消息傳到蜀國,大臣們群情激憤,都建議嚴懲黃權的家屬,以儆傚尤。
但劉備卻淡然處之,吩咐不准難為黃權家眷。黃權的俸祿和一切待遇都照舊頒發,每個月都如數發放到家屬手裡。劉備為什麼要這麼干?原因讓人拍案叫絕。
劉備這樣做的目的「一石二鳥」,目的有二個:一是可以藉機顯示他重視人才、愛惜人才的泱泱大度,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前來,為蜀國效力。試想連黃權這樣的叛將的家屬都得到善待,還有什麼樣的人才他不能接納。
二是可以借此挾制黃權,讓他不敢盡心竭力報效魏國。黃權身為蜀國武將和劉備近臣,知道很多蜀國的軍國大事,如果他都向魏國和盤托出,或者照準蜀漢的弱點重拳出擊,對蜀國的不利影響可想而知。如果劉備為了洩憤殺死黃權家屬,黃權只會死心塌地效力魏國,並瘋狂報復蜀國,有百害無一利。
但劉備棋高一著,他不但沒殺黃權家屬,反而安之若素予以善待,恩養起來。如此一來,黃權的家屬在劉備手中,某種程度上等同於人質。這樣一來,黃權在為魏國效力時,就必須得掂量掂量,如果他背信棄義惹惱了劉備,他的家屬隨時會被劉備滿門抄斬,雞犬不留。黃權面對這種局面,只得對魏國虛與委蛇,混口飯吃拉倒,不敢為魏國獻計獻策,衝鋒陷陣。劉備的權謀之道,在對待黃權家屬一事上盡顯高明,讓人拍案叫絕,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