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當初有沒有向南發展的意願 開拓邊遠地區不現實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當初有沒有向南發展的意願 開拓邊遠地區不現實

很多人都不瞭解蜀漢北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蜀漢對南方地區(包括今天東南亞部分地區)的開拓,已經不可能做得更多了。

蜀漢的疆域,包含了南部邊遠地區及今天東南亞的部分地區,而諸葛亮等人對這些地區的治理,成了千古佳話。

劉備、劉禪,也都考慮過去「向南發展」,依托南部地區堅持抗曹。

不過,蜀漢君臣始終清楚:想靠經營邊遠地區來獲取北伐曹魏的實力,是不可能的。

劉備、劉禪都考慮過「向南發展」

長阪坡之戰後,走投無路的劉備,計劃投奔老朋友吳巨。

當時,吳巨是蒼梧太守,正在與朝廷委派的土燮爭奪交州。

交州,是東漢13刺史部之一,轄今天的廣東、海南、廣西大部及越南中北部。

當初,大漢的交州刺史被殺後,劉表、曹操控制的朝廷對交州展開競爭。

劉表委派的蒼梧太守吳巨驅逐賴恭後,與土燮競爭交州(但處劣勢)。

劉備要投奔吳巨,自然就是要加入交州爭奪戰。

以劉備在徐州、荊州一貫「反噬」的本事看,他擊敗土燮,控制交州的可能還是不小的。

無獨有偶,55年後,鄧艾的魏軍直逼成都。

後主君臣商議對策時,也曾討論過轉移到南中地區「堅持抗魏」的可能性。

看來,蜀漢君臣沒有所謂「優越感」,他們對向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態度,是開明的。

劉備放棄交州的機會

劉備第一次經營交州的想法,在魯肅提議孫劉聯盟,合力抗曹後,暫時放棄。

赤壁之戰後,劉備獲取了南三郡,與交州相鄰,其轄地零陵更是與老朋友吳巨的蒼梧相連。

不過,交州卻被孫權拿走了。孫權派步鷺進入交州,殺死吳巨,降服土燮,控制了交州。

值得注意是:1、步鷺進入交州後,吳巨心懷異志(可能傾向劉備),被步鷺所殺。2、步鷺正是從劉備控制的零陵進入交州的,3、幾乎與此同時,東吳將南郡交給了劉備。

看來:孫權經營交州、劉備經營南郡,正是彼此協商的結果。

劉備與吳巨眉來眼去,有經營之意,但為了經營南郡,劉備還是主動放棄了聯絡吳巨,經營交州的機會。

看來:儘管劉備對經營交州有興趣,但當時的他實在無力同時攻略荊州、交州。

南郡、交州之間。劉備選擇了南郡。

因為劉備深知:角逐天下的雄心,僅靠經營「極南」地區是不可能實現的。

蜀漢地盤,包含今天的東南亞部分地區

此後,劉備又進入了益州。

當時的益州,包含了南中地區。南中地區,包含了今天緬甸、老撾的部分地區。

比如:永昌郡,就包含了今天緬甸的克欽邦、撣邦的部分地區。

不過,劉備時期的南中,立場仍然搖擺不定。

正如雍闓所說:以前我們跟著大漢混。現在大漢亡了,天下有三個號稱正朔的政權,兄弟我迷茫呀!

孫劉鬧翻後,雍闓等人在孫權的勾引下造反,被諸葛亮平定,南中這才算基本歸屬蜀漢。

諸葛亮對南中的治理

平定南中後,諸葛亮採取了「羈絆政策」。

諸葛亮承認當地渠帥的權力,任命他們原地就任,實行自治。

同時,又把孟獲等最有號召力的人物調到蜀中做官,以加強對南中的控制。

此外,諸葛亮勸令大姓富豪重金收買「惡夷」為部曲,以「就業」來加強對精壯的控制。

而對於南中最精銳的勁卒青羌則納入蜀軍,遷徙其家族到蜀地。

諸葛亮對南中的治理,收效頗佳。

一方面,南中地區「綱紀粗定,夷漢粗安」,即便後續有叛亂,其影響也大為減弱。

另一方面,蜀漢從南中獲取了大量的財力、人力。

蜀漢從南中征發了大量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而五部青羌更是成為蜀軍精銳,被稱為「無當飛軍」。

南中地區「夷漢粗安」就能使蜀漢獲得如此多的利益,那麼,蜀漢有沒有可能進一步「深挖」南中潛力,充實國力,甚至繼續向南發展呢?

不能。

進一步開拓邊遠地區不現實

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後,有人建議諸葛亮留人加強治理、開拓。

諸葛亮說出了他的想法。

1、大家剛剛打完仗,當地人許多父兄死於戰亂,如果留人在這裡開發,就要留下足夠的兵來保護。

2、「留兵則無食」,補給壓力大,不現實。

3、當地還處於部落、部落聯盟時期,常有衝突,不斷有人觸犯蜀漢法律,這些憂心自己犯罪的人終究不可能與留下的蜀人彼此信任。所以,留人在此,只會加劇衝突。

因此,大力開拓南中,並不現實。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擔憂是正確的。

即便蜀漢在南中採取的政策相對開明,但南中仍然時有動亂。

如果蜀漢採取激進政策,無論是留人開發,還是企圖移風易俗,直接改變當地人生活方式,都可能引發更大的動亂。

有時候,並不是你越努力,效果越好。

進一步開拓邊遠地區不划算

古代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文化、風俗、生活習慣,與中原地區差異很大。

因此,古代政權,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多只能採取與諸葛亮類似的「羈絆政策」。

在「羈絆政策」下,少數民族聚居區由當地頭人、土司治理,政府不委派官員治理。

直到明清時期,隨著人口急劇增加,民族融合加強,政府才「改土歸流」,直接治理相關地區。

即便如此,「改土歸流」依然引發許多起義,令明清政府焦頭爛額。

當時的蜀中地區,在漢末動亂中確實受到的破壞相對較少,但人也遠遠沒有多到「地不夠用」的程度。

優先利用蜀中富庶、開發程度高的土地發展生產,顯然比劈荊斬棘,「深入不毛」,去開發南部邊遠地區效率高得多!

在富庶、開發程度高的蜀中地區尚未「地盡其用」的情況下,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沒有農業基礎、傳統的邊遠地區去,真的符合蜀漢的利益嗎?

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話說:誰人獻此策?此人當斬!

無論是劉備兄弟、劉禪君臣轉移到南方堅持鬥爭的想法,還是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都顯示出:蜀漢政權,對傳統意義上的南方少數民族聚集區是持開明態度的。

這種開明態度,使蜀漢對南部的治理、開拓,已經接近了極限,很難再作更多了。

想靠開拓南方,獲取反攻曹魏的力量,一舉翻盤,是不現實、不明智的。

但是,蜀漢對南中的開發、治理,為南方的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千秋萬代之功,遠比「光復漢室」更為深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