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曹操出“挾天子”計策的董昭,為何常常被人忽略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曹操出“挾天子”計策的董昭,為何常常被人忽略呢?

因為董昭,曹操才終有機會實現「挾天子令諸侯」的政治格局,這給曹操稱霸提供了極大的政治資本。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人,和郭嘉張郃一樣,董昭也曾效命於袁紹,袁紹任命他為參軍事之職。當袁紹和公孫瓚大戰於界橋的時候,袁紹兵少,巨鹿太守打算投奔公孫瓚。袁紹得到消息後,立即讓董昭去當巨鹿太守,臨發時問他如何統領部下,董昭說出他的攻心計,語在《三國誌》一書中:問:「御以何術?」對曰:「一人之微,不能消眾謀,欲誘致其心,唱與同議,及得其情,乃當權以制之耳。計在臨時,未可得言。」上述這段對話,大概就是董昭為人處世的內心獨白,大意就是初期勢單力薄,不能得到眾人擁戴,只有先和他們「同流合污」,待瞭解敵情,再見機行事。董昭到巨鹿之後,假托袁紹詔書,說郡中豪強將聯合黃巾攻擊巨鹿城,當機立斷斬殺豪強數人,郡中其餘大族人人自危,都俯首聽命於董昭。

董昭有個弟弟叫董訪,在諸侯張邈軍中,但張邈和袁紹有仇,於是董昭經常遭到流言蜚語的攻擊,袁紹也將加罪於他。恰好袁紹派董昭作為使者出使長安,經過河內張揚地界,張楊曾和董昭交談,之後就傾力相留,董昭順水推舟的留在張揚麾下,被封為騎都尉。這時候曹操勢力開始崛起,一日曹操派使者來,向張揚借道,要西去長安拜謁漢獻帝劉協,張揚毫不猶豫的予以拒絕。此時董昭出現,對張揚說,曹操雖然和袁紹親為一家,但這種形勢不會長久,現如今曹操勢力弱小,但卻是當今英雄,超世之傑,袁紹也不能和他相媲美,應該和曹操結盟,「袁,曹雖為一家,勢不久矣。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於是張揚大喜,並且親自向漢獻帝劉協上書表薦曹操。可見,董昭看人的水平是很高的,料定曹操不會平凡,久居人下。

此時的董昭,已經有投奔明主曹操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當此之時,漢獻帝劉協趁李傕郭汜內鬥之際,在軍閥韓邐,楊奉,董承的幫助下,逃到了洛陽。但這幾人貌合神離,董昭看在眼裡,於是假托曹操手筆,給兵力最強但沒有黨派支援的楊奉致書,先讚揚當初楊奉救駕,有再造社稷之功,必將留名青史,並且說此時的漢室還很微弱,希望能和楊奉內外團結,興復漢室,而且自己轄區糧草豐富,願意提供楊奉作為軍資之用。楊奉收到書信後,大喜,當即表薦曹操為鎮東將軍,封爵費亭侯(曹操父之前的封爵)。

曹操因被表薦而陞官,得到去洛陽朝見漢獻帝劉協的機會。在這段期間,曹操問計於董昭,董昭見機會來了,立即將自己苦心經營的計劃全盤托出,說前日冊封之事,是楊奉一人的主意,並且楊奉不結黨派,手下人才稀少,在這段期間,應該厚謝楊奉,使他放鬆警惕,再找準時機,對他說洛陽沒有糧草,希望獻帝能暫時臨幸魯陽,魯陽離許昌很近,這樣迎接獻帝到許昌也很容易;再則楊奉此人勇猛有餘,智謀不足,一定不會察覺出什麼異常。曹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按照預定的計劃行事,等獻帝車駕出發大半之日,楊奉才發覺大事不妙,但追悔莫及。曹操經過這次瞞天過海,得以開啟「挾天子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洞察人心,攻心為上,董昭用的爐火純青。後來曹仁和滿寵在襄樊被關羽重重包圍,天下振動。孫權不願關羽坐大,於是寫信給曹操,提出自己將派兵攻擊關羽後方江陵和公安兩個軍事重鎮,如果關羽聽道要這兩個城池要丟失,必定會回援,那麼襄樊之圍將不攻自破,最後孫權在信裡還格外提到不要走漏風聲,不然關羽會有所準備。曹操收到這封書信之後,召集群僚商討此事,眾人都說應該按照孫權之言嚴守消息,但董昭卻提出完成相反的計策,「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佈懼,倘有他意,危難不小。露之未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這段對話,《三國誌》中記錄的完全,大意是說,應該將孫權的消息洩漏給關羽,這樣關羽會迅速回援,曹仁得救,並且城中士卒聽聞孫權偷襲關羽後方,必定軍心大振,誓死守城,而且就算關羽探聽到孫權的軍事動向,自恃甚高的關羽也不會輕易退兵。曹操何等聰明,當即稱「善」。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和董昭斷言的一致,董昭若不是有洞察人心的本事和清晰的邏輯分析能力,是絕不會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勢看的如此透徹明瞭。

董昭在曹魏雖然不像郭嘉荀彧那樣備受矚目,但可以這麼說,要不是董昭促成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那當時孰能逐鹿中原,稱霸北方還不可而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