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操,受演義等文學作品,或影響作品影響較深的人,可能會忍不住憤恨,甚至唾罵,但是,如果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就會發現,曹操並非奸詐小人,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為人寬容而有魄力,非常的可敬。尤其是他提出的「唯才是舉」這一說法,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人才的局面,為寒門子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漢末梟雄,皆稱求賢若渴,卻只有曹操做的最踏實,最徹底。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得以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參謀如雨。
不過,曹操是人而非神,他再愛惜人才,也不可能毫無疏漏。例如,他曾因對方身份低微,而錯失了兩位著名將領。最終這兩位著名將領,都兜兜轉轉,到了劉備麾下,並對曹操及其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一個斷送了他一統天下的希望,另一個則禍及曹操的子孫,甚至可以說,為曹魏政權的覆滅,埋下了伏筆。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黃忠
眾所周知,黃忠原本是劉表的麾下,一直在劉表侄子劉磐帳下效力。後來,劉琮將荊州拱手讓給曹操,當時的黃忠僅是一個小小的中郎將,這樣的無名小卒,根本沒有選擇忠義或投降的機會,只能隨大流,向新的主公屈膝。因為他職位低下,之前又沒有什麼出彩的戰績,因此早已一統江北,成為大Boss的曹操,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連職位都沒有給他調整。
於是,後來劉備奪下長沙,黃忠又成為了劉備的麾下。相較於曹操,劉備麾下人才較少,需求量更大,因此,在入川之戰的時候,他注意到了黃忠的驍勇,對其進行了提拔。沒想到,到了漢中之戰的時候,黃忠直接陣斬曹操心腹愛將夏侯淵,為劉備贏得漢中之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與劉備爭奪漢中失利,曹操生前最後一次一統天下的機會,也被錯失了。也就是說,曹操錯失黃忠,不僅間接為夏侯淵的陣亡埋下了伏筆,還葬送了成大業的機會。
二、王平
不知道曹操有沒有因為錯失黃忠,導致這樣的後果而懊悔。可是就算他懊悔了,也無濟於事,因為他不可能因此一個一個去瞭解麾下的無名小卒,也有心無力。因此,同樣悲劇再一次上演——漢中之戰失利後,他選擇了敗退,麾下一個曾投奔了他的巴西本土人士,卻投奔了劉備的陣營,並立馬被劉備封為了牙門將、裨將軍,這個人就是王平。王平在曹操生前,倒是沒有對曹魏陣營,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曹操卻因錯失他,而禍及子孫了。
王平投奔劉備之後,第一次出人頭地,是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當時他作為馬謖的參軍,在馬謖違諸葛亮之令時,主動勸阻了馬謖,並提出了馬謖的疏漏,只不過沒有被採取。後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和楊儀差點內訌,他有一句話驅散了魏延的追隨者。但這些成就,對王平而言,僅是小菜一碟。一直到曹魏托孤大臣曹爽,率十萬大軍攻蜀之時,作為漢中守將,王平僅憑三萬人,就大敗曹爽,他的能力才得到徹底的展現。
正是因為他的這一戰,對曹魏方面,尤其是曹爽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使曹爽在曹魏更加不得民心,為日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架空曹魏王室,添了一把助力。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曹操主張唯才是舉,也曾三度發佈求賢令,為寒門弟子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萬事皆有疏漏,他因為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錯過了兩位著名將領,卻因為錯失這兩員著名將領,給自己完成大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甚至還禍及了子孫。不知曹操若死而有靈,會發出什麼樣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