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王平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公元244年,曹魏正始五年。專政的曹爽,為了建立軍功,在親信鄧颺等人的慫恿下,西出長安,討伐蜀漢。曹爽不聽從司馬懿的勸說,執意南下伐蜀,起兵十餘萬人,兵鋒直指蜀漢的北大門——漢中。
漢中是蜀漢的北邊重鎮,歷任都督不僅是行伍出身,而且久經陣仗,經驗十分豐富。第一任都督魏延,第二任都督吳懿,不是久經沙場考驗,就是頗受君王信任。曹爽犯邊的時候,正是第三任漢中都督王平在任。
當時王平麾下兵卒不過三萬餘人,從人數上看,敵眾我寡,無法與曹爽正面抗衡。當時很多部將也認為應該放棄陽平關,合兵一處,等到援軍到來後,再攻擊魏軍,收復陽平關。但王平認為陽平關如果失守,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於是命令部將領兵據守,不讓曹爽有機可乘,一邊積極備戰。
戰事果然向王平預先估計的形勢發展,漢中的蜀軍拖住了曹爽大軍的攻勢,而從涪城和成都來援蜀軍,在大將軍費禕的指揮下,強佔曹魏軍的後方據點。曹爽在苦戰後,付出很大的代價,才將軍隊從蜀國的國境中撤出。而作為僕從軍的羌胡部落,更是損失慘重,此役使曹爽在朝中威信掃地,而且也損耗了關中曹魏集團的實力,而蜀漢將領王平在此役中可謂是功不可沒。
《華陽國志》中,將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稱為蜀漢後期的四名大將。實際上,王平早年也有在曹魏軍中服役的經歷。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從小寄養在何姓的外公家,因此被叫做何平,後來又改回父姓,而且現在很多人認為王平是漢化的少數民族賨人。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擊張魯,巴西郡當地的酋長樸胡、杜擭、任約等人依附曹操,但不久這些人被劉備擊敗。樸胡、杜擭、任約等人跟隨曹軍遷往洛陽,而年輕的王平跟隨酋長們遷往中原,並在曹軍中擔任代理校尉(假校尉)。
公元219年,定軍山之戰中,征西將軍夏侯淵被黃忠偷襲,臨陣戰歿。曹操親起大軍南下和劉備爭奪漢中,王平也跟隨前往,結果在交戰中,王平被俘後歸降劉備,成為蜀漢軍中的一名牙門將軍。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王平投蜀也是無奈之舉。王平本是普通小卒,後在軍中擔任軍職,因為熟悉漢中地理,被曹操任命為嚮導官,讓其擔任徐晃的部將。但徐晃看不起王平,不聽勸告,率軍攻擊趙雲,結果大敗虧輸。事後徐晃遷怒於王平,想趁夜殺害他,王平率部下在曹軍營中放火,王平率兵夤夜投奔趙雲,趙雲將王平引薦給劉備。王平將漢中地理圖和盤托出,被玄德公賞識,封為偏將軍,兼領嚮導使。劉備在王平的襄助下,最後得以奪取漢中。
街亭之戰中,王平苦勸馬謖無果,便獨自率軍以疑兵之計,使得擊敗馬謖的張郃不敢貿然進攻,王平收容散兵游勇,避免了蜀軍有更大的損失。諸葛亮對其特別器重,將其拜為參軍,不久陞遷為蕩寇將軍,封爵亭侯。
王平曾多次跟隨諸葛亮北伐曹魏,雖然王平沒有什麼文化,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但是王平在閒暇的時候,請人將《史記》《漢書》這些史籍典故讀給他聽,而且發佈軍令的時候,王平總能抓住主旨,而且王平性格沉穩冷靜,在防禦戰中,多次擊敗對手,用兵巧變的張郃,在穩如泰山的王平面前,佔不到一點便宜。王平在蔣琬、費禕時代,備受重用,以鎮北大將軍、漢中都督之職,拱衛蜀漢的北大門,跟守禦東境的鄧芝,防備南蠻的馬忠,一同成為保衛蜀漢邊疆的柱石。
王平沉著冷靜,不苟言笑,很少跟人開玩笑。但也因為王平出身低微,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在進攻時表現過於沉穩保守,,缺乏主動的進取精神,沒有立下太多的軍功。但王平在國土保衛戰中,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力挫敵軍的防禦戰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