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死後的20多年西晉就滅亡了 為什麼西晉存在時間如此之短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炎死後的20多年西晉就滅亡了 為什麼西晉存在時間如此之短呢

對西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眾所周知,秦始皇作為統一我國的第一位帝王,他的出現把中國推向了一個大一統的時代,說起其他統一我國的王朝,西晉無疑是讓人最為惋惜的一個了。雖然秦朝 隋朝在我國統治的時間沒有多長,但是在這兩代王朝統治時期,給百姓帶來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對中國和歷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而西晉給人帶來的卻是胡人的入侵。寂靜雖然在一定意義上也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在司馬炎去世之後,國家也陷入一個動盪不堪的狀態,八王之亂耗盡了國家僅有的一點存蓄,使得國家再次陷入了風雨飄搖的狀態,在司馬炎死後的20多年之後,西晉便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畢竟之所以會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小編認為在西京見過之初就已經為西西的面貌埋下了伏筆,從表面上看,司馬掌勢是出於為奈而為之,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當時天下大亂,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可是有實力的諸侯並沒有人把他放在眼裡,曹操之所以有如此的作為,完全是出於他們父子的努力,以及眾手下拋頭顱,灑熱血與他一起打下的一片江山。曹丕從小就跟著曹操征戰沙場,故而他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人,所以在曹操去世之後,他就理所應當的成了曹操的繼位人,手下之人也比較信服。而在此時,東漢政權已經完全被掌握,真正忠誠的臣子基本上都已經滅絕了,即使有也是寥寥無幾,幾乎都已經逃走或隱居了,而剩餘的臣子則是投在了曹氏的麾下,所以曹丕稱帝則是眾望所歸。我們回歸主題,司馬懿本是曹操的手下,與曹丕也是患難之交,在曹丕掌握政權之後,司馬懿故而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因為他在曹氏父子手下做事多年,所以深受此兩人的信任,所以職務也一路高昇。

當曹爽掌握了魏國的政權之後,司馬懿的勢力更是如日中天,但是他卻沒有做出明智之選,為了避免自己功高震主,引起曹爽的忌憚,他便開始裝瘋賣傻,以混淆視聽,終於他瞅準了時機,一舉消滅了曹爽的勢力。在司馬懿去世之後,他的兄弟先後掌權,他們廢掉了曹氏的兩代皇帝,司馬氏的目的在此時已經昭然若揭。其實在曹髦死後,司馬氏的名聲已經不復以往了,但是礙於他們的的勢力,他們卻只敢怒而不敢言。此時的司馬昭,他的野心不僅僅只在於一國帝位上,而是更在於統一三國。他趁著蜀漢不和,朝野動盪之時,他一舉派兵攻入了成都,劉禪被迫投降,而司馬昭與曹操的套路一樣,他並沒有坐上帝位,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在他死後,司馬炎建立了西晉王朝。

西晉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有多半的因素是由於世家大族共同合作從而才建立的,所以根基並不牢靠。司馬懿登基為帝之後,在政務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為西晉的疆土擴大做出了非常卓著的貢獻,除此之外,他善待前朝的皇室,都給予了他們非常有優渥的生活條件,並沒有對他們痛下殺手。有人質疑他做出此舉是為了顧及司馬氏的名聲,因為他奪取皇位的手段並不是非常的光明正大,但是曹氏確實可以安身立命。其實從西晉建立之初,就已經為它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因為它過於依靠世族的力量,沒有集中政權,從而使世家的勢力力達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甚至到了東晉時期,更有了天下共有兩主的傳言。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司馬炎確實想成為一代明君,想成為一代名垂千古的帝王,而他也擁有過人的度量。但是做法卻與他的意願相向而行,他並不能稱得上是一位明君,在天下一統之後,他支撐了朝政一段時間之後便開始放鬆下來,司馬炎開始貪圖享樂,每日過著奢迷的生活。根據史料的記載,他後宮的人數多達上萬,即使是被後人罵作昏君的楊廣,也沒有他這麼誇張。僅如此,他還重用皇后的父親,雖然德不配位,但是他還是把它放在重要的職位上,這也為他之後的滅亡埋下了一個伏筆,正因為皇帝的帶頭作用,手下的官員到時候也效仿於他,非常的奢侈。據說西晉當時有一位官員,他每一次吃飯的花費就多達數萬千,即便是如此,他仍然覺得不能下口,認為食物過於粗糙。朝中的一位大臣,每次舉辦宴席,都讓美人勸客人們喝酒,若是客人拒絕了,他就會將勸其酒的美人殺掉。君不是君,臣不是臣,自然不會落下一個好下場,所以西晉的滅亡也是一個必定的趨勢。

其實司馬炎也要改革過,但是他卻迎來了失敗的結局,兩個大師組也都做出了讓步,似乎看似非常的完美,但是也有很多的弊端,而對於世家有利的制度也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總的來說西晉之所以會走向滅亡的地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根基不穩,導致西晉亡於世家的手上。雖然最終以禪位的方式改變了政權,社會上受到的破壞比較少,但每件事都有利有弊的,它的壞處就是把舊朝政的一些弊端保留下來,並且進一步的惡化,而皇帝也會在其中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所以司馬炎想要有所改變舊朝的一些弊端無疑是難上加難,司馬炎沒有多大的進展,自然而然西晉也就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