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鍾會謀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鍾會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的著名將領,滅蜀首功之臣。他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滅蜀,其餘的時間都在算計別人,堪稱是曹魏時期司馬家族最重要的謀士參謀之一。司馬家族中的機密事宜他幾乎都參與謀劃,甚至有人將他比作西漢張良。這樣一個聰明的人,何以要在他步入人生巔峰之際卻選擇了反叛?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聰明反被聰明誤"吧。他一生都在算計別人,自然也擔心別人算計自己,以其被人算計,不如老子反了他去。其實,早在鍾會被司馬昭任命為西征蜀漢大軍的統帥之前,就有人擔心鍾會此去必會反叛,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司馬昭的原配夫人王元姬。
王元姬可不是一般的女人,曾被王朗視為能讓司馬家族興旺發達的一個奇女子,其眼光獨具,見識非凡,深得司馬昭的敬重。她就認為,鍾會這個人雖然聰明,氣量卻狹小,而且見利忘義,喜歡挑起事端。如果對這樣的人太過寵信,那麼總有一天他會作亂反叛。無獨有偶,司馬昭的心腹,西曹屬邵悌也曾秘密向司馬昭進言,認為鍾會孤身一人,沒有人質在朝,不適宜擔任十萬大軍的主帥。言下之意,還是擔心鍾會有造反之心。但司馬昭權衡再三,最終依然選擇鍾會出任鎮西將軍,總覽討伐蜀國的一切事宜。鍾會大權在握,卻心思重重。因為他明白,司馬昭這是為了轉嫁國內矛盾而作出的無奈之舉,自己很有可能成為一隻替罪羊。
當時的魏國己經進入到司馬師執掌權力的時期,司馬師僅花了四年時間,就基本上掃除了反對勢力,奠定了以晉代魏的基礎。然而,在淮南平叛中,司馬師意外病故,魏帝曹髦不僅在策劃企圖翻盤的行動,就連司馬家族內部的權力交接上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關鍵時刻,鍾會挺身而出,不僅及時阻止了曹氏重掌朝政,還順利讓司馬昭接過了兄長司馬師手中的所有權力。但此時的魏國內部,因為這場變故而變得人心不定,矛盾重重,為了轉移國人的注意,在鍾會的提議下,司馬昭決定通過發動一場戰爭來緩和國內這種緊張的局勢。但讓鍾會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昭竟然會選擇白己作為西征主帥。
表面上看,這是器重,實際上無論西征成敗,作為主帥的自己都不太可能有好的下場。敗,則難逃其咎;勝,則功高震主。自己知曉了司馬家族太多的黑幕,看來這一次司馬昭要對自己下黑手了。鍾會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曹丕篡漢在先,司馬氏篡魏在後,憑什麼我就不能篡司馬而上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鍾會己心生反意。可問題在於,自己手中的十萬大軍壓根兒就不是自己的,全是忠於司馬氏的曹魏精銳,要想將他們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他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運作。所以,大軍剛一開拔,他就先找個由頭把許儀給斬了。許儀是曹魏著名將領虎癡許褚之子,身份地位十分貴重,鍾會拿他下手,其意就是立威。
眾將見之,無不凜然。大軍入蜀之後,遂與蜀漢著名將領姜維在劍閣一線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鍾會的本意,那就是學習司馬懿當年的"養寇自重",為自己嬴得足夠的時間去培植親信,排除異己。然而人算終究敵不過天算,鄧艾率領兩千人馬偷襲成都,居然讓他得手了,蜀漢因此宣佈投降。鍾會大驚,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徹底打亂了他的陣腳,也加快了他準備謀反的腳步。他一面將自已副將諸葛緒的兵權奪走,同時上書司馬昭,誣陷鄧艾有謀逆之意。一面主動拉攏姜維等蜀漢降將,企圖利用蜀漢本土勢力來為我所用。就當時的形勢而言,鍾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又有蜀漢降臣擁戴。
他便自以為"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己經擁有了和司馬昭一較高下的實力。但他全然沒有想到,姜維雖降,其心在蜀不在魏,根本和他就不是一路人。而他手下的十萬大軍,早在鍾會出征之前,司馬昭就斷言,假如鍾會謀反,這些將士十有八九不會選擇支持他。道理很簡單,這十萬將士的根在魏國,他們的親人都在曹魏政權的控制之下,一旦他們選擇跟隨鍾會造反,那麼他們每一個人都將面臨亡家滅族的慘淡。這或許就是司馬昭比鍾會高明的地方。他看懂了人性,所以他站在了勝利者的一方。而對於鍾會來說,形勢估計有誤,下場自然悲慘。
他算計了別人一輩子,臨到頭卻沒有算清自己,那麼失敗對他來說,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