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謀反的原因是什麼?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鍾會出身穎川士族鍾氏,是太傅鍾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幼弟。高平陵之變(249年)後,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相繼成為曹魏政權的幕後執掌者。鍾會早年受到司馬師賞識,是司馬氏的重要幕僚。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同為名門公子的鍾會與司馬兄弟很可能在年輕時就有所交往。換而言之,不管是司馬師,還是司馬昭,都對鍾會曾經的玩伴比較信任。在高平陵之變後,鍾會隨從司馬師征討毌丘儉,司馬師去世後,鍾會獻策於司馬昭,粉碎曹髦的奪權企圖。
並且,鍾會還隨軍平定諸葛誕叛亂,屢出奇謀,時人比之為張良。累拜司隸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務及官吏任免。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中,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之後,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為部將胡烈所害,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那麼,問題來了,鍾會深得司馬昭信任,又有滅蜀之功,為何還要起兵造反呢?
一
首先,關於鍾會謀反的原因,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認為,這是因為鍾會「心存魏室」,想幫助曹魏除掉權臣司馬昭。畢竟鍾會叛亂時,打出的旗號是奉郭太后的遺旨。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一說法顯然難以自圓其說。如果鍾會真的是曹魏忠臣的話,就不應該幫助司馬師、司馬昭平定淮南三叛。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大權,使得掌握曹魏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兵敗被殺。至此,支持曹魏宗室的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
對於鍾會來說,如果真的「心存魏室」,那麼,在淮南三叛的時候,鍾會就應該站到毌丘儉、諸葛誕,而不是幫助司馬懿家族消滅這些忠於曹魏的力量。況且,等到蜀漢滅亡後,鍾會才起兵造反,這顯然讓人難以將其叛亂的動機,和忠於曹魏之間聯繫起來。相對於他的父親鍾繇,鍾會對於曹魏的感情自然是相對薄弱的,也即鍾繇曾受到曹操等君主的恩惠,但是,鍾會則主要依靠司馬懿家族才崛起的。
二
第二種說法是鍾會懷有野心。按照《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鍾會滅蜀後居功自傲,特別是在鄧艾被捕後,他「獨統大眾,威震西土」。 鍾會覺得自己「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率皆在己手,遂謀反」。另外,姜維還在旁邊不斷的挑唆,鍾會這才舉兵謀反的。誠然,就第二個說法,要比第一個說法更加容易接受。不過,在筆者看來,魏滅蜀之戰結束後,鍾會之所以起兵造反,則是和司馬昭的逼迫存在直接的關係。換而言之,鍾會有野心是正常的,對於古代歷史上的著名將領,在立下赫赫戰功之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野心。在這個時候,其他外界因素的作用,自然會影響這些著名將領最終的抉擇。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鍾會謀反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迫不得已的,由於他聰慧過人,善於謀劃,引起了司馬昭身邊人的不滿。在魏滅蜀之戰前,鍾會雖然受到司馬昭的信任,但是,當時的鍾會幾乎沒有執掌兵權,所以鍾會也沒有影響到其他武將的利益。不過,在魏滅蜀之戰後,鍾會不僅執掌兵權,也和鄧艾一起成為曹魏的三公。在地位迅速提升的基礎上,鍾會難以會在司馬昭身邊樹立一些敵人。
三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出於妒忌的心理,不斷攻擊鍾會,才最終引發了這場叛亂。具體而言,司馬昭的親信賈充、羊祜就對鍾會表示質疑。甚至連司馬昭的夫人王元姬都認為,「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司馬昭和鍾會在年輕的時候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過,事關重大,司馬昭自然不會感情用事,一旦鍾會真的有野心的話,這無疑會威脅司馬昭及其家族。眾所周知,在魏滅蜀之戰前,司馬昭因為弒殺曹魏皇帝曹髦,已經遭到了天下士人的非議。
對此,司馬昭的當務之急,自然是擺脫弒殺君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基礎上,一旦鍾會真的謀反,甚至還和曹魏的其他士大夫家族聯合,這有可能直接讓司馬昭家族走向覆滅。從司馬昭的角度來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需要作出鍾會造反的應對手段。於是,公元264年,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給鍾會寫了一封信,「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在看到司馬昭寄來的書信後,鍾會大驚失色,他明白了司馬昭並不信任他。
四
最後,對於司馬昭來說,派出了自己的心腹賈充來佔領漢中等地,並且,司馬昭還表示自己將率領10萬大軍來到長安。眾所周知,當時蜀漢已經滅亡了,根本不需要繼續派遣兵力了。那麼,非常明顯的是,司馬昭的10萬大軍,顯然不是對付蜀漢的,而是用來防備鍾會的。於是,此時鐘會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就是束手就擒,等待司馬昭的發落。考慮到鍾會之前有陷害鄧艾的行為,一旦事情的真相被查明,再加上司馬昭已經猜疑自己了,很可能就是性命不保了,第二個選擇就是起兵造反。雖然第二個選擇的風險非常大,不過,相對於束手就擒,一向聰明絕頂的鍾會,顯然不願意放棄掙扎的機會。
鍾會於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鄧艾。十六日,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國舊官,在蜀國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並假借她的遺命,起兵廢掉司馬昭。雖然鍾會有姜維的協助,但是,鍾會在曹魏將士中缺乏威望,加上造反又是匆促行動,最終,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鍾會與姜維死於兵變,終年四十歲。總的來說,鍾會在蜀漢滅亡後起兵造反,並非蓄謀已久,這一方面是因為立下赫赫戰功後,鍾會的野心逐漸膨脹,另一方面則是司馬昭的防備和壓力,促使鍾會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