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作為長沙太守,怎麼會殺掉南陽太守?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堅作為長沙太守,怎麼會殺掉南陽太守?

孫堅之所以殺死南陽太守張咨,目的是為了籌措糧草,但更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立威」揚名立萬,通過殺掉張咨,起到「殺雞給猴看」的作用。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廢掉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董卓自封為太師、太尉,掌握了朝廷的軍權,隨後又封自己為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不久董卓又毒殺掉廢帝劉辯和何皇后。董卓不僅在朝中橫行跋扈,恣意妄為,而且縱容士兵在京城肆意搶掠,以致民怨沸騰。在這種情況下,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董卓,並組成了關東軍,以袁紹為盟主開始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時任長沙太守的的孫堅也參與了對董卓的討伐,而且可以說在所有的討伐董卓的各路大軍中,孫堅是功勞最大、討伐董卓最堅決的一支力量。他之所以殺掉張咨,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時也順利得到後勤補給。

孫堅率領自己的討董大軍一路行到南陽時,作為南陽太守的張咨對孫堅的到來,沒有任何的反應,按說,孫堅作為勤王的軍隊,張咨作為朝廷任命的地方官,應該積極主動的迎接孫堅,並給予一定的支持才對。但因為孫堅出生低微,是靠軍功起家的,所以在當時的朝廷中知名度不高,所以張咨對他並沒有當一回事。

由於孫堅是遠道而來,一路上需要不斷的補充糧草,孫堅就給南陽太守張咨下了一道公文,請求張咨幫助供應糧草。孫堅此舉也有些不太合理,你雖說是去討董,但畢竟你也不是人家張咨的上司,既然找人家要糧草,最起碼應該去拜見一下吧。張咨在接到孫堅的公文後,也有點不知道如何處理,給吧,孫堅也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張嘴就要糧草;不給吧,孫堅畢竟是去討伐董卓的。

張咨就找來自己的屬下商量對策,其屬下綱紀就說:

「堅鄰郡二千石,不應調發」

,意思說你孫堅憑什麼要我調發軍糧給你呢,張咨聽後覺得有理,孫堅一不是自己的上司,二是自己又沒有接到朝廷的命令,於是張咨就拒絕了孫堅要求補充糧草的請求。

遭到拒絕的孫堅非常憤怒,認為自己摔領幾萬大軍前去討伐國賊董卓,你張咨竟然不願意提供糧草,在孫堅心中已經起了殺掉張咨的念頭,他計劃採取

「鴻門宴」

的辦法除掉張咨,殺雞給猴看,給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看看,不然自己後邊還不一定會遇到什麼刁難呢!

於是,孫堅前去拜訪了張咨,並送上自己準備的禮物。「來而不往非禮也」,張咨為了回禮,在第二天也準備了禮物前去回拜孫堅,這正是孫堅所要的效果。孫堅擺下酒席招待張咨,在酒席剛剛進行不久,孫堅的主薄進來求見孫堅,稟報說:

「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薄推問意故。」

這是孫堅早就安排好的,意思是指責南陽郡的主薄,不配合討伐董卓的大軍,請孫堅拿南陽郡主薄責問緣由。

張咨一聽覺得事情不太對頭,就想離開,畢竟這不是自己的地盤,不安全啊!可是張咨發現四周早已佈滿了孫堅的士兵,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和孫堅飲酒、虛與委蛇的應付著。這時候,孫堅的主薄再次前來求見,這一次他就是直接指責張咨了,主薄說:

「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按軍法從事。」

這一次就上綱上線了,說張咨已經影響到討伐董卓的大事了。

張咨聽了孫堅主薄的話,知道大事不好,趕緊向孫堅解釋,請求孫堅不要殺他。這時候,孫堅裝出無可奈何的對張咨說:

「堅別無他法,公事公辦而已。」

隨即命人將張咨斬殺。

孫堅在除掉張咨後,率部來到魯陽,見到了逃亡在此地的後將軍袁術。袁家「四世三公」,在當時是顯貴的出生,影響力也非常的大,而孫堅是無法和其相提並論的,孫堅決定投靠袁術,借助袁術的影響力,壯大討伐董卓的力量。袁術表奏朝廷孫堅為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而袁術自己則代替張咨成為了南陽太守。

從孫堅殺掉張咨來看,孫堅不僅僅為人勇猛異常,而且頗有心計,也是個玩政治的高手。以孫堅的兵力,可以輕易而舉的攻下南陽,但他並沒有採取武力的辦法,而是通過計謀,以一個簡單的酒局,由手下人控訴張咨的罪行,順理成章的除掉了張咨,並將過錯全部算在了張咨的身上。在孫堅除掉張咨後,南陽郡的官員無不震動,《三國誌.吳書.孫討逆傳》記載:

「南陽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就是說孫堅的部隊在南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張咨又是何苦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