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孫權打仗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首先,吳國在孫策之後,要的就不是披堅執銳、親自上陣攻城掠地的老大了。要的就是能識人用人,有帝王手段的老大,人家是按需培養的。而且孫策死得太意外,就是這個按需培養也有臨時抱佛腳的成分。孫權剛接班時都怕鎮不住一幫老將老臣,經魯肅調教之後才初具帝王之氣。這幫老將老臣要靠什麼鎮住?武力值嗎?
幸好沒培養孫權的武力值,除了開國皇帝,歷史上哪位後續之君是主要培訓武力值的?吳國到孫權,要的不是創業而是守業了。說孫權為什麼不像曹操那樣求賢若渴就過份了吧!非得洗腳時不穿腳去迎人才算求賢若渴?就算打赤壁的周瑜是長兄留的,打荊州呂蒙是周瑜推薦的,打夷陵陸遜不是孫權,誰敢用?20來歲就能鎮往周瑜、張召這種功高蓋主的人,別說三國時期,歷史上只怕也找不出幾個。
所以孫權不需要武力值,如果一定要說用人打仗不算打仗的話,那就也不需要會打仗,不需要的技能學來幹嘛?為什麼孫堅孫策那麼能打,孫權打仗卻不行?因為孫權不是武將啊,他父兄是親自帶兵的武將,他屬於富2.5代啊,後面的赤壁和夷陵也不是他帶兵打的啊,他帶兵打合肥什麼結果也看到了。孫家對2.5代或者3代的培養要求,如果孫策不那麼早死的話,就是需要一個地方諸侯,做管理者,而不是帶兵打仗啊。
你看三家哪家的二代,三代是能打的?而且到了孫權走上歷史舞台的時候,地方小諸侯已經滅的差不多了,不再是他父兄闖江湖的時候,有那麼多地方小勢力可以刷經驗值練級了,就算是野怪多的時候,他哥不就是打野不小心掛了麼?上來就要刷張遼級別的,確實有難度啊,另外要說求賢若渴,孫權本人對人才什麼態度,村夫不是說了麼:"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後期賢都不肯賢了,三家裡面對人才,數他人才管理和培養的水平最差,偏偏活的最久,德不,配位的典型。
孫堅和孫策打仗厲害跟孫權不會打仗沒啥矛盾啊,劉備英明一世,生的個兒子不也是個庸主。這種東西很難說,跟天賦和所接受的教育都有關,再說了孫堅和孫策確實也死得有點早,而且一輩子都在打仗,估計孫權也不是這倆人教出來的。至於招攬英才,求賢若渴,孫權做的不夠嗎?東吳各大世族不都被孫權吃得死死的,要換成孫策還指不定能不能搞定這些世家大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