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麾下人才眾多,為何非但沒能統一天下,反而最先被攻滅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
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之所以最先滅亡,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事實上蜀國一直都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一個。有人說蜀國人才眾多,其實也只是受文學和影視作品影響而產生的固有印象,實際上蜀國在人才方面非但不佔優勢,反而在後續人才方面出現了斷層。
人才方面:蜀國內部派系紛爭,後期出現人才斷層
受《三國演義》影響,大多數人普遍認為蜀國不僅人才眾多,且才能在魏蜀吳三國之中最為出眾,事實上這種印象並不準確。事實上,即使在蜀漢鼎盛時期,曹魏和孫吳在人才儲備方面也絕不遜色,更何況蜀漢內部問題還極度突出。
劉備在勢力達到巔峰之時,雖然麾下人才不少,然而內部卻存在極為嚴重的派系之爭,除了關羽、張飛等劉備的絕對嫡系,當時蜀漢內部存在著四股勢力,即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集團,以譙周為代表的益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的劉璋舊部東州集團,此外還有以孟獲等人為代表的地方勢力。
最初這種內部的派系矛盾還不是很明顯,但當荊州丟失、夷陵戰敗之後,由於關羽、張飛等劉備嫡系和荊州集團損失慘重,而荊州集團又喪失了根基之地,這導致內部矛盾開始浮現,因此劉備托孤時在保持荊州集團優勢的同時,又不得不對以李嚴為首的東州集團進行拉攏。
此外,困守益州的蜀漢,在土地和人口方面也處於絕對的劣勢,而國力本就比較弱的蜀漢也喪失了吸引外來人才的能力,這導致蜀漢後期開始出現斷層。派系之爭,再加上人才斷層,蜀漢中後期在人才儲備方面,根本無法與曹魏和孫吳相提並論。
國力方面:劉備起步較低先天不足,蜀漢始終處於劣勢
劉備雖然有漢室宗親這層身份,但這個身份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毫無優勢可言,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際,與那些達官顯貴和刺史州牧比起來,劉備不僅起步較晚,且起步極低。
也正因如此,雖然劉備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立下功勞,但早期的他仍然只能依附於他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過著寄人籬下、隨處漂泊的日子,期間雖短暫擁有徐州作為根基之地,奈何短期內又迅速丟失,導致其始終難有出頭之日。
直到赤壁之戰後,以劉琦名義擁有了荊南四郡,劉備這才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根基,此後又以荊州為跳板,奪取益州之地,進而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之地。坐擁荊州三郡(湘水劃界後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劉備,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孫權)、益州和漢中的劉備,勢力達到巔峰。然而,即使巔峰時期的劉備,在實力上仍然要比統一北方的曹魏、傳承三代的孫吳弱上很多。
按照《隆中對》的規劃,處於巔峰的劉備如果可以貫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靜待時機再兵分兩路北伐,那麼蜀漢未必便沒有奪取天下的機會。然而,就在漢中之戰結束的同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結果卻被孫吳偷襲後方,導致荊州丟失。而劉備為了重奪荊州,又於一年後發動夷陵之戰,結果再度慘遭戰敗,自己最終也病逝於白帝城。
正如前文所說,蜀漢本就是魏蜀吳三方之中最弱的那一個,丟失荊州之後便等於被困死在了益州之地,只要東吳守住荊州、曹魏守住關中,蜀漢便很難對外擴張,可以說此時的蜀國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國力方面:國土狹小、人口稀少,蜀國發展能力有限
前文說過,蜀國一直以來都是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一個,雖然仍佔有著益州和漢中之地,但由於以下三點的限制,蜀漢的發展能力極為有限。
1、糧食產量問題。蜀漢的地盤不僅在三國之中最少,且不論是與佔據北方廣大中原地區的曹魏相比,還是與大力經營江南地區的孫吳相比,蜀漢的地盤都是最為貧瘠的。雖然川西平原同樣是糧食主產區,但雲貴和漢中地區卻多山地,糧食產量極為有限。在古代社會,糧食產量無疑是衡量一個政權國力的重要標準,同樣也是政權發展的必要條件,而蜀漢無疑受到了嚴重制約。
2、人口相對稀少。根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在冊人口不過750萬左右,其中魏國人口便多達430萬,吳國也擁有著220萬左右的人口,蜀漢人口不足百萬。此外,由於蜀漢境內的雲貴地區居住著大量土人,因此官府實際控制的人口更少。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口多少乃是衡量國家實力的重要標準,如此少的人口基數,不論是士兵數量還是人才產出,蜀漢可以說都是最弱的。
3、出路極為有限。在丟掉荊州之後,在只能與東吳聯手抗曹的前提下,東出之路徹底被斷絕,而向雲貴地區發展又毫無前途可言,事實上蜀漢的出路只有北伐一條。然而,由於蜀道難行,蜀漢對外出兵難度極大,難行的道路不僅導致大軍行進困難,更導致糧食運輸難度極大,例如諸葛亮的歷次北伐,便多次因糧草運輸而夭折。
魏滅蜀形勢
正因受以上三點制約,蜀漢國力發展極為困難,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曹魏和東吳同樣穩定發展的情況下,蜀漢與兩國的實力只會越拉越大,而這也是諸葛亮發動北伐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惜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卻始終沒能達成戰略目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蜀漢國力與其他兩國越拉越大,不僅無法趕上曹魏,甚至與孫吳比起來也大有不如,這種情況下,第一個滅亡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