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周瑜。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當時曹操身邊的將領都認為袁紹的這兩個兒子已經和喪家之犬一般,關外的胡人不會支援他們,而且此時再進行遠征,只怕劉備會挑撥劉表趁機襲擊許都,一時間,曹操也是兩難,但就在這個時候,郭嘉卻認為劉表會限制住劉備,因此即便許都空虛也不怕,而袁紹對胡人有恩,因此不可放任袁尚和袁熙,曹操聽完郭嘉的建議後,當即出兵柳城,這才有了北方的徹底統一,只可惜在此戰中,郭嘉隨軍出征,就此染上惡疾,去世時年僅三十八歲。
除了郭嘉外,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也十分可惜,要知道在赤壁之戰中,周瑜作為聯軍統帥,以五萬人力克曹操的北方大軍與荊州水師,就此完成了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天下也因此有了三分之勢,不僅如此,後來周瑜主導南郡之戰,將南郡從曹仁手中奪走。在此之後,周瑜本來主張要奪取益州,只可惜他在建安十五年時病逝在巴丘,年僅三十六歲。不得不說,由於郭嘉與周瑜英年早逝,因此他們的功績不如荀彧、陸遜等人,但即他們功績有限,還是有很多人喜歡他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些去世得早的人之所以會受到歡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遐想,雖說在歷史上有記載的人物都是十分的出眾,但相比之下,這些給人留下想像空間的人才會讓人更為懷念,畢竟不止一個人會去想,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中周瑜的計謀是否就不會成功了,那曹操是不是可以憑藉著郭嘉的能力一統天下,如果周瑜不死,益州是否還會在劉備手中,東吳是否可以佔據南方抵禦曹操?
而歷史的結局因為單一與確定性而讓人感覺到遺憾,而且很多人不見得會喜歡這樣的結局,比如諸葛亮沒那麼早死,蜀漢或許真就北伐成功了,那曹魏能否在蜀漢的北伐中逐漸崩盤,而現實中,蜀漢已經被曹魏滅國了。正因為不喜歡這個結局,才會有人將自己心中設想的結局寄托在了這些英年早逝的人身上,希望他們能擁有改變結局的能力。
筆者認為,這些因年早逝的人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不過是因為人們對於自己心中最佳的歷史結局還抱有很大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