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魯肅對東吳的勢力有什麼影響?魯肅死後東吳政權怎麼樣了?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番龍爭虎鬥之後,天下漸成三足鼎立之勢。在此後的三國時代,早已統一北方的曹氏集團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後更接受了漢室禪讓,繼承正統,建立曹魏政權。與此同時,顛沛流離的劉皇叔成功入川,並北上佔據漢中,提出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大政方針,以漢室皇族宗親的身份稱帝,建立蜀漢政權。
曹魏以安樂公劉協「主動」禪讓皇位,作為政權法理性的來源。蜀漢則憑借劉備的帝位繼承人身份(皇室宗親),在「確定」漢愍帝劉協被曹魏篡權遇害之後稱帝,作為政權法統的根據。但位居江東一隅的孫吳集團並不佔據任何正統性,孫權僅以吳王的身份,定江東年號為「黃武」(取自曹丕的黃初和劉備的章武年號)。幸好,江東有周瑜,也有魯肅。
其實東漢末年,最先在淮泗江東一帶發展壯大的是袁術,因而最先關注到周瑜和魯肅的軍閥正是袁術。少年時的魯肅經歷,少見於史籍之中,但根據他青年時期就散財召集壯士,尤其是聚集了一群少年人,訓練他們騎馬打獵和研習戰法,就可以看出魯肅少時的教育水平不低。
正當魯肅還在組建訓練童子軍的時候,有一天身為居巢長(名叫居巢的小縣縣令)的周瑜,率領數百人經過魯肅的地盤上,找魯肅借軍糧,這是兩人有記載的初次見面。當時魯肅家中的糧食囤積了兩囷,一共六千斛米。豪爽的魯肅智者其中一囷送給了周瑜,史稱「指囷相贈」。
指囷相贈之事,一時傳為佳話,不久就傳入了袁術的耳朵裡。然而當袁術想要招攬魯肅,並與之相見之後,他給路上的印象並不佳。在魯肅看來,袁術絕非亂世明主,難成大事,不久就去居巢找周瑜去了。而此時的周瑜,正因覺得在袁術麾下做事沒有前途,才轉而申請了居巢長這個職位的。
周瑜和魯肅對袁術的評價出奇的一致,而周瑜選擇在居巢蟄伏,更是為了藉機投奔江東地界早已聲名鵲起的另一位豪傑人物——孫策。
孫策是江東之虎孫堅的長子,在父親被黃祖截殺之後,長期在袁術的庇護之下做事,但稱霸天下之野望始終未曾熄滅。後來,孫策終於抓住機會,向袁術表達了平定江東的想法。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只給他配備一千多的士卒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幾十匹,賓客中願意跟隨者幾百人。
自此,孫策猶如潛龍出淵一般,所到之處歸附者甚多。周瑜和魯肅差不多也在此時率領那批童子軍東渡長江去投奔孫策去了。然而周瑜始一開始就被孫策重用,深度參與了孫策統一江東的戰爭,並成為東吳集團的核心要員。然而魯肅的境遇卻與孫權大相逕庭,他不但未能參與平定江東的戰爭,基於此立下戰功,反而受困居住江東多年。可見孫策對魯肅的感官並不出眾,因而未有委以重任。
其實在客居江東之時,魯肅曾離開過一段時間。在東渡至孫策之處後,一直養育魯肅的祖母去世了,於是他立即奔回故土處理喪事。正是在這個時候,魯肅的一位好友劉曄(字子揚,漢室宗親)對他提及,巢湖附近有一個豪強鄭寶,聚集了不少兵馬,邀請魯肅一同前往投奔。
魯肅,出身豪強之家,在地方鄉野素有名望。雖然不及頂級郡縣豪門,但卻依舊屬於漢末豪族世家群體。然而在孫策進軍江東期間,雖然因孫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獲得眾多擁戴,卻也因此遭到江東本地士族的排斥。江東世家的強烈反抗招致孫策的嚴厲鎮壓,後來的江東著名將領陸遜的家族,就曾遭受重創。此舉導致江東地界局勢動盪不安,亦引發眾多士人對孫策的疑慮,魯肅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決定離開江東的。
然而正當此時,發生的兩件事情卻讓魯肅改變了主意。周瑜聽到消息,極力勸阻。為防止魯肅先行離開,將他的母親轉移到吳縣,強行將魯肅留在了江東。另一件則是孫策被仇家偷襲,猝死,年紀尚幼的孫權在周瑜的引薦之下與之會面。正是在這次會面中,魯肅為孫權指定了「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方略,成為日後東吳政權指定外交方針的核心綱要。
魯肅為人處事,外表和善,但絕非怕事之徒。性格內斂,卻同樣胸懷四海,豪氣雲天。至於周瑜,他性度恢廓,亦非演義中所描述的那般小肚雞腸。當曹操率北方大軍壓境之時,正是在周公瑾的指揮調度之下,將孫吳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進而取得赤壁大戰的勝利。
成大事者,首先需要培養事業的繼位人,蕭規曹隨之下,才能將政策制度化。周瑜、魯肅雖然存在部分政見不同,但在主要目標上卻高度一致。周瑜去世後,魯肅繼續輔佐江東基業的發展,在紛繁複雜的三國政治中遊走,逐步穩固了東吳政權。
然而周瑜、魯肅之後,東吳政權的重要職位日益被江東本地士族所把控,這些扎根於本地的世家勢力缺乏一匡天下的眼光和動力源,逐步促使東吳滑落成為偏安一隅的地方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