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勝用的戰術 竟然是曹操戰術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周瑜在赤壁之戰取勝用的戰術 竟然是曹操戰術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三國有三大戰役,前兩次分別為「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前次戰役的結果是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而後一次戰役的結束則使三國鼎立局面有了一個雛形。仔細分析一下這兩次戰役,會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說都是以弱勝強,都是決策者少數人主戰,多數人主和,而少數主戰派的主張因更符合最高統治者的利益而最終得以實施。同樣,弱勢一方的最後勝利,又使這兩次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有名的戰例之一。

官渡之戰前,曹操有兵力僅僅兩萬,而袁紹,在兼併了公孫瓚之後,有了十餘萬兵力,雙方的兵力對比是一比五。赤壁之戰時,周瑜向孫權要兵五萬,孫權說五萬人一是難以湊齊,只集合了三萬兵力,這就是周瑜的全部所有。而曹操的兵力號稱是八十萬,實則二十三萬,雙方兵力對比是一比七,若考慮到劉備的一部分兵力能夠牽制曹操,雙方兵力也是一比五。由於兵力相差懸殊,進攻一方又是志在必得,所以,弱勢一方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為此,弱勢一方的主戰派是不佔多數的。袁紹想進攻許縣時,「主將認為袁紹是不可抵擋的」,一直到進入實戰階段,還有人在向袁紹通款聯絡。袁紹失敗後匆匆逃走,這些書信來不及拿走,有大臣建議把這些暗通袁紹的大臣抓起來,曹操下令一把火將其燒掉,可見人數太多,以至於有點兒「法不責眾」的意味。赤壁戰前,江東大臣幾乎都認為曹操不可戰勝,用孫權的話說,「只有周瑜與魯肅和他的意見相同」,可見主和派是絕對的多數。同樣,由於主戰更符合孫權的利益,所以最終孫權在周瑜的堅定支持下,力排眾議,做出了迎戰的決定。

拋開這些政治與戰略上的決策不論,周瑜在具體戰法上與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也很多相同之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