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為何要加害曹操的父親曹嵩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陶謙為何要加害曹操的父親曹嵩呢?

公元193年秋曹操在匡亭之戰中大敗北上的袁術並一路追擊,直到袁術渡過淮河逃到壽春才止步。在勝利的喜悅中收到了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的消息,怒不可遏的曹操揮師徐州為父報仇,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對於陶謙是否有意加害曹嵩史書一直存在爭議,通過《三國誌》、《吳書》、《後漢書》三本史書記載的梳理,應該是陶謙的部下見財起意所為,並非其有意殺害。畢竟曹嵩當年可是花一億錢買太尉的金主,拉了整整二十五車的財物,對於那些劫掠成性的官兵,見財上頭,也顧不得你兒子是哪個了。雖然陶謙屬於公孫瓚、袁術陣營,對兗州常有襲擾,那也只是屬於地緣格局裡的衝突,大家本身沒有私仇,今日開戰明日也可因為利益講和。但是滅人家滿門,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不共戴天之仇,以曹老闆豪門世家的出身,勇武強硬的性格,再不會因為利益妥協,也丟不起那個面子,同時為一舉拿下徐州,擴大勢力提供了無可爭議的旗號。陶謙就算再老糊塗也不可能招惹這等禍事。

《三國誌·曹仁傳》:「從征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魏書·於禁傳》:「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戚,拔之,拜陷陳都尉」。曹軍以於禁、曹仁為先鋒開赴戰場,於禁領兵由沛縣沿著泗水南下。先是攻克了彭城國的北大門廣威,然後一路掃蕩至廣威之南的留縣,兵鋒直指徐州重鎮彭城。曹仁則是從老家沛國直取彭城,在進軍途中擊敗了陶謙的部將呂由,與於禁和隨後趕到的曹操大軍會師彭城。曹老闆指著城頭的陶謙一頓臭罵,發誓要將其碎屍萬段,陶謙百般解釋不成,見敵軍勢大彭城無力拒守,便引軍退守郯城。田楷、劉備的援軍姍姍來遲,等趕到時彭城已經被曹操攻破,便又向郯城進發會合陶謙守城。郯城畢竟是徐州刺史部的治所城池堅固,曹軍久攻不下,便繼續沿著泗水南下橫掃下邳國全境,直至打到了淮河邊才停止進軍。

所到之處雞犬不留,行人絕跡。史書記載「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曹軍屠殺掉幾十萬人,連泗水都阻斷了。如此暴行也是曹老闆一生比較大的污點。一方面是被殺父之仇沖昏了頭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征討黃巾軍時收降了三十萬人,從中挑選了一部分精幹編為青州兵,這部分人軍紀渙散,本身就是一幫流民草寇,被曹操收服所用時間不長,舊日習氣難改,原先襲擾徐州時被陶謙驅逐,也有報復的心態。還有大軍也需要補給,所以燒殺搶掠的製造了這幕人間慘劇。

曹操在一路掃蕩彭城國、下邳國之後總算出了口惡氣,但也陷入兵疲師乏、糧草不濟的境地,同時長途遠征,擔憂自己的大本營兗州被公孫瓚從背後襲擊。於是只能暫時寄下陶謙這顆項上人頭,悻悻的回師兗州休整大軍,這就是曹操的一伐徐州。

這時躲在郯城的陶謙見曹軍已撤,激動的老淚縱橫拉著劉皇叔的大長胳膊不放,非要勸他留下。於是劉備在田楷面前十分為難的順水推舟,跳槽了!田楷一人回到了平原國。臨走前,劉皇叔囑咐道:「回去告訴公孫大哥,實在是陶老爺子盛情難卻,人家這麼大年紀了,總得給人留點面子,反正都是盟友,我留下替大哥好好督促這老小子對抗袁曹,請大哥放心,我絕無二心。」隨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駐軍小沛。此時正在徐州避禍的老上級穎川陳氏的族長陳紀,把兒子陳群送到了劉備賬下任豫州別駕。同時在徐州躲避戰亂的還有劉備的師伯大儒鄭玄。這應該也是陶謙相中劉備的一個因素,有名士舉薦。劉皇叔在青州經營的關係、名望發揮了作用,但這還不是本質的原因。

那麼陶謙留下劉備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這要看徐州的勢力格局,東漢徐州刺史部的轄區,包括東海郡、廣陵郡、琅琊國、彭城國和下邳國。陶謙用自己的老鄉許耽、曹豹為主的丹陽強兵控制徐州中樞東海郡,用臧霸、孫觀等泰山諸將控制琅琊國,同時輻射兗州、青州相鄰的區域,用笮融為下邳國相,總攬下邳、彭城、廣陵三郡國的財政錢糧。因為彭城國相薛禮,廣陵太守趙昱對陶謙比較疏遠經常不聽號令。而這個笮融是個瘋狂的佛教徒,頻繁的截留三個郡國的錢糧收入大搞佛事。平時陶謙尚能勉強維持對徐州的治理,但是諸侯討董以後開始互相吞併,袁曹勢力窺視徐州已久,又加上出了曹嵩這檔子事,曹操親自打來了。公孫瓚、袁術面上是盟友,其實也想打徐州的主意,只不過有袁紹這個勁敵牽制沒騰出手來。面對內憂外患,陶謙急需要劉備這麼一股勢力平衡手下那幫軍閥,不然沒等外敵入侵,自己要先被內部人幹掉了。所以他壓根兒沒想讓徐州這回事,才把劉備安排到了屬於豫州地界的沛縣。

那麼面對陶謙的小算盤,老油條劉備心裡不清楚嗎?他自然是明白的很,之所以接受陶謙的招攬,是因為跟著公孫瓚實在是沒前途。兩人從175年一同求學盧植相識,到193年公孫瓚殺幽州牧劉虞權勢到達頂峰,十八年的交情!從來沒有真正提攜過劉備,給個平原相還是在前線扛雷的差事。所以,面對陶謙的橄欖枝,劉皇叔果斷棄了公孫瓚那條破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