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三國最誠實的外交官,平息蜀吳戰火40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鄧芝:三國最誠實的外交官,平息蜀吳戰火40年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鄧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蜀國和吳國,喝同一江水,不同一條心。

這很正常,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失其鹿,天下也共逐之,同樣高材疾足者得之。

曹魏、蜀漢、東吳,都自認是高材疾足者。

222年,劉備伐吳失敗,次年病死,蜀漢、東吳的關係降至冰點。

值得慶幸的是,蜀漢執政的諸葛亮和東吳執政的孫權,這兩位80後,都非常冷靜,都知道最強大的曹魏,另外一位80後曹丕,正在坐山觀虎鬥,蜀吳如果再戰,只能是雙雙滅亡。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算不幸,蜀吳若是早滅,天下早早一統,百姓或許早吃幾年好飯。

諸葛亮和孫權,都知道問題在哪裡,但下一個問題是,派誰來修補蜀吳關係,讓雙方放棄戰爭,共同抗魏?

劉備是223年四月死的,到223年十一月,蜀漢的使者到了湖北鄂州,當時叫武昌,吳國的都城。

這位使者是位70後,生於178年鄧芝,東漢著名將領鄧禹之後,當過縣令、太守、尚書,出使東吳前,任中郎將。

這位使者,是劉備一手提拔的幹部。在214年見到劉備時,鄧芝才是一個縣城糧倉護衛隊的隊長——邸閣督,到223年,僅僅9年時間,就從一位低級官吏,變成高級幹部。

劉備提拔的幹部,如果單講報恩,應該極力主張為主公報仇。

但是,鄧芝沒有,他給諸葛亮提意見說:現在主上年幼,在位不久,應該派使臣重新和東吳結好。

諸葛亮其實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難的是找一個合格的使者。

沒有電報、手機等現代通訊工具,一個合格的使者,不僅僅是政治忠誠、說會道就行,他必須完全徹底理解主政者的意圖。

諸葛亮對吳國的意圖,是完全聯手。

讓蜀國人接受與吳國完全聯手,其實很難:蜀國兩大陣營,荊州人士復仇,益州人士自保。

一個是和東吳熱戰,一個是和東吳冷戰。

提意見的鄧芝,讓諸葛亮看到,終於有一個人能懂他,使臣非他莫屬。

蜀漢大使到訪,卻讓孫權有些迷糊:鄧芝,這人是誰,來幹嘛?

鄧芝雖然是著名將領之後,但定居益州時,長期沒人知道他,幾年前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護糧大隊長。

益州有些名氣的人,孫權都知道,但鄧芝這人肯定不知道。

鄧芝看孫權不見他,那就上表求見,直接挑明:我這次來,也是為了吳國,不單是為了蜀國。

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正中靶心,孫權接見了他,一見面,孫權挺強勢:我啊,本來誠心和你們和親,但你們老闆年幼,國家小,現在還鬧經濟危機。曹魏總想打你們,怕你們守不住啊,所以猶豫來猶豫去的。

孫權這話,挺噎人:老闆小,那不是你把老闆爹氣死了嗎;國家小,那不是你把荊州搶走了嗎;經濟危機,那不是你把軍事打擊的嗎。

要是荊州人士來,非得給孫權兩句。鄧芝沒有,他順著孫權的話頭說:蜀國和吳國,加起來有四個州的地盤,大王您和咱國丞相諸葛亮都是英傑,蜀吳各有天險,如果成為唇齒之邦,進可以並取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

鄧芝小小總結道,這是理之自然。他從側面回答孫權的三個疑問:老闆小,但執行總裁能力超群;國家小,但也有兩個州,你吳國也就兩州,咱們兩家半斤八兩;經濟危機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你們現在日子也不太好,攜手合作,實現雙贏才是正道。

總結過後,鄧芝再往前推進一步:當然,吳國可以不跟咱蜀國好,可以去和魏國好。但是,魏國肯定要求您上朝,最次最次的要求,也是魏國的底線,是讓吳國太子入朝作為人質。

吳國如果不這樣,魏國就揍你!

孫權聽了,想了很久,說:君言是也。

從此,孫權下定決心,與魏絕交,派大臣張溫訪蜀。

張溫回吳時,鄧芝陪著返回武昌。

孫權對他說:將來天下太平了,兩個君王統治,不是也是很快樂的嗎?

孫權的話,其實就一客套,表明將來啊,吳國和蜀國,各佔一半,和平共處。

鄧芝卻回答:(這不可能。)天無二日,地無二主,那個時候,蜀國和吳國,君王各茂其德,臣子各盡其忠,將領握棰擂鼓,一場新的大戰,將會剛剛開始!

孫權大笑:你很誠實!!!

不過,這場滅魏之後的蜀吳大戰,只存在於假想之中。

蜀吳的下一次戰爭,發生在264年,當時蜀漢已經滅亡,但益州發生鍾會之亂,鍾會、鄧艾、姜維被殺,蜀漢原來的百座城池沒有歸屬,吳國見狀,想撿便宜,派兵西征,卻被巴東太守、守衛永安城的羅憲打得大敗。

再過十來年,吳國也被滅。漢失其鹿,晉終得之。

三國中,堪稱最誠實的外交官鄧芝,在251年去世,他的人生最高職務是車騎將軍。

在他還沒當上護糧大隊長的時候,一位相面的人叫張裕,早就預言過:你鄧芝,年過七十,位到大將,並封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