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奸雄曹操為方便兒子當皇帝玩了一個陰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奸雄曹操為方便兒子當皇帝玩了一個陰招?

歷史上的曹操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都並非那各時代的人,不可能去一睹他的風采,我們能做的只有從歷史留下遺跡中,找到一絲絲痕跡,把曹操的真實面目找出來。

毫無疑問,曹操平定北方、發展屯田、恢復中原經濟這些功績是無法抹去的,但是也不能對這些過分的誇耀這些,事實上,這很可能是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而主觀上仍然是為了自己的霸業,就像鴉片戰爭的爆發,使中國覺醒了,客觀上對中國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著你難道能說我們還要感謝英國麼?當然,我不能否認曹操這些功績,否則我就成了我上面說的那種人了,這不是自己砸自己的腳?但是,過分地誇耀總是不對的,你說呢?

曹操自己想不想當皇帝,到底他有沒有野心,這點是爭議最大的了,要說這個話題,我們還是要從曹操的三次求賢令說起。求賢令和曹操的野心又有什麼關係呢?別著急,讓我慢慢道來~歷來對曹操的求賢令,都是持稱讚的態度,認為曹操這項舉措,是非常英明的決策,並藉以後的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來證明,推動歷史的發展,我想這是曹操自己也始料未及的,他當時的目的絕對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純,求賢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終結果都並不是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儘管曹操自己這樣標榜,相反是曹操霸業的一個鋪路石。什麼?你說我這是惡意揣測?那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吧:

首先,從求賢令的頒布時間來看,第一次求賢令就是在赤壁之戰後不久頒布的,而這個時間,曹操集團已經基本形成了,並且曹操在此時此刻實力還是很駭人的,如果真的是為了求人才,為什麼不在之前敵強我弱時,真正的需要人才的時候呢?

其次,再從求賢令的實效來看,三國誌魏書裡面被立傳的那麼多人中,但是偏偏是屬於這個時間段歸屬曹操的人卻是很少很少。事實上這個時間段裡取的人才也的卻很少。還有一個例子,很早就有人把曹操時代的人才按時間的階段分成了四個部分:初步階段:包括諸曹諸夏侯,荀彧、李典等。豫州階段:包括郭嘉、程昱、劉曄等,也包括這個時候歸順曹操的賈詡、張遼、徐晃等。河北階段:包括張郃、陳琳、崔啖、田疇等袁紹舊將。荊州階段:包括文聘、王粲等劉表舊將。而偏偏就不包括求賢令發出後的那些將。

再次,從求賢令的具體實施來看,曹操雖然表面上答應了毛玠、崔啖的建議,但是另一方面卻又用實際的條文阻礙其實施。最後,從求賢令的事實上的影響來看,求賢令並沒有為曹操求得賢才,相反卻時為曹操的稱王掃平了道路。這話怎麼說呢?求賢令中有一條就是恢復五等制,這個五等制也正是曾經王莽恢復過的。劉邦曾經公開宣稱:非劉姓永不封王。恢復五等制的目的也正是為曹操自己以後稱王作準備。

如果明瞭了這一點,以前的很多問題就很好解釋了,比如遷都許、漢官多魏官、孔融之死等等不大理解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說來,曹操自己說:「我為周文王矣。」也正是暗示自己的兒子是武王,不知道自己這樣得來的東西,幾十年後被司馬氏照葫蘆畫瓢照搬了過去,自己苦心經營最後是為他人作了嫁衣,曹操會怎麼想?

當然了,不能否認這種改朝換代方式不好,相反,用和平的革命總比暴力帶來的破壞要少得多,南北朝時期多用這種方式變革,這些不能不說對歷史沒有好處。但也不能用這個誇耀曹操吧?同樣,曹操幾千年前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有著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所以他那樣做,我們也不能苛求古人。另一方面:曹操自然也沒有三國演義裡說的那麼殘忍。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地誇耀他。你說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