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叡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這是曹操的名作《龜雖壽》中的幾句詩,慨歎人生無常,歲月易老。結果他沒料到,自己一語成讖。曹操自己活了65歲,在三國時代勉強算是長壽。但他的兒孫輩卻幾乎個個享年不永。
曹丕公元220年登基,六年之後就撒手人寰,時年才39歲,只比曹操晚死了6年。他兒子曹叡226年登基,13年後去世,死時才36歲,比他爸爸還要短命,皇帝又換成了兒子曹芳。換而言之,從220年到239年,不到二十年時間內,曹魏就經歷了4次皇權交接,這種頻繁的核心統治層的巨大變動,給魏國的發展帶來很大隱患。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已經引起了曹操的警覺,認為他虛偽陰險,提醒曹丕此人「必預吾家事」。曹丕一來才幹過人,對駕馭司馬懿這樣的老奸巨猾之輩得心應手,二來他能順利登基,司馬懿也出力不少,三來魏國之國事方殷,司馬懿這樣的能臣也確實有用武之地,因此對曹操的話置若罔聞。
曹丕臨死之時,把帝位傳給兒子曹叡,還把司馬懿確定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曹叡登基之初,還是個20來歲的毛頭小伙,根基不穩,而此時的司馬懿位高權重大權在握,在朝中人脈廣泛根基深厚,堪稱是篡位的天賜良機。
然而,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曹叡在位期間,司馬懿始終表現得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夾著尾巴做人,像一頭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埋頭苦幹,根本不像是個懷抱篡權之心的野心家。直到曹叡去世的那一天,司馬懿也沒敢做出任何逾矩之事,對國家的忠誠和盡職盡責的程度,簡直比起諸葛亮來也不遑多讓。
司馬懿面對毛頭小伙曹叡,為何表現的馴服無比?原來,不是司馬懿野心不強,而是曹叡能力實在太強,根本不給司馬懿篡位奪權的任何機會。實際上,在三國時代的皇帝中,曹叡雖然很年輕,但論及用人之道和馭下之術,曹叡絕對可以穩居前三。
父親曹丕臨死之前,擔心曹叡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撐不起魏國這麼大家業,指定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為輔政大臣。誰知曹叡卻是另有主意,他渴望大權獨攬乾綱獨斷,嫌這幾個輔政大臣在京城礙手礙腳,陸續把曹真、司馬懿、曹休等調任邊疆,4個輔政大臣中只留下一個文臣陳群待在京城。
曹叡這一手非常厲害,正如《晉陽秋》所評價的,「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不露聲色之間就把朝政大權操之在己。這一大手筆,讓精明過人的司馬懿意識到,這個年輕主子心計深不可測,不可等閒視之。
其次,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根本不像個毫無經驗的新手,反而幹得頭頭是道,「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
曹叡能夠虛懷納諫,即使有的大臣批龍鱗捋虎鬚,犯言直諫,曹叡也毫不生氣。他力戒奢華,勤於政事,還很有親民作風,經常親自審閱百姓的上書來信。他的見識過人,決斷國家大事合情合理,切中要害。
三國著名將領陸遜就曾說過,曹叡「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簡而言之,曹叡雖然年輕,但卻表現出驚人的成熟與睿智,對帝王之道瞭然於胸,無論是內政外交、處理民政、選將用人,都做到了無懈可擊,滴水不漏,是一位深得民心的英明之君,讓吳蜀兩國都感到了更嚴重的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懿就是野心再大,也無隙可乘,只能老老實實扮演老黃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