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的爭奪戰進入了白熱化,駐守荊州的關羽為策應劉備,突然發兵攻打襄樊,打的曹軍節節敗退。可就在關羽高歌猛進的時候,盟友東吳卻派兵趁虛而入,奪了荊州,殺掉關羽,雙方由盟友變成了仇敵。聯合抗曹是東吳的國策,為何東吳要奪荊州殺關羽?
第一,荊州雖然是孫劉合夥打下的,但主力是東吳。不管赤壁之戰還是南郡爭奪戰,一直都是東吳在和曹操打。但讓東吳氣不過的是,東吳救了喪家之犬劉備,但劉備卻趁孫權和曹操火拚的時候,搶了勝利果實,佔了大半個荊州。儘管孫權為了抗曹大計忍氣吞聲,但一直懷恨在心。後來孫權又把南郡借給了劉備,劉備承諾打下西川就還,但劉備奪了西川後一點要還的意思沒有,東吳多次索要無果,逼得孫權只能搶了。
第二,荊州富庶,不僅人口眾多,錢糧充足,而且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特別是南郡關係到東吳的存亡,佔有南郡既可以北出宛、洛進攻曹操,又可以順流東下,直搗東吳腹心,不奪回荊州東吳寢食難安。
第三,劉備奪了西川後,坐擁荊益兩州,兵強馬壯,實力雄厚,隱隱有壓倒曹操的勢頭。假如坐視劉備勢力瘋狂擴張,東吳很可能成為劉備的菜。為遏制劉備的發展勢頭,東吳奪了荊州。東吳奪了荊州後,實力暴增,成為僅次於曹魏的第二大勢力。而劉備丟了荊州後紅了眼,傾巢出動攻打東吳,結果損兵折將,實力大損,再也無力爭奪天下。
第四,駐守荊州的關羽驕傲自大,不僅拒絕了東吳的提親,還罵孫權是狗,激怒了孫權,成為孫權奪荊州的直接導火索。
第五,聯劉抗曹的方針是東吳大都督魯肅提出的,他是該方針的實施者和支持者,是維繫聯盟的關鍵。不過魯肅在公元217年去世,繼承大都督職位的呂蒙放棄了他聯劉抗曹的方針,極力鼓動孫權奪回荊州爭鼎天下,孫權奪荊州是東吳國家方針政策改變的一個直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