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關羽鎮守荊州真的是劉備不得已的選擇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讓關羽鎮守荊州真的是劉備不得已的選擇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俘獲於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關羽大意失荊州,小心也保不住荊州,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的龐統龐士元早有預言:「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按照龐統的分析,即使劉備集團全員固守荊州(實際是半個荊州),也擋不住曹操和孫權的兩面夾攻,他力勸劉備進取西川和漢中,實際是狡兔三窟之計,並不想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事實上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起打碎的,已經有了前車之鑒:董卓的郿塢,城牆與長安城一樣高,存的糧食夠吃為三十年;公孫瓚的易京,圍塹十重,塹裡的敵樓五六丈高,最高的足有十丈,存糧也有三百萬斛。最後董卓和公孫瓚都死得很慘——失去戰略迴旋餘地,被包圍後根本就堅持不多長時間。

龐統動員劉備西征,見識似乎還要略勝諸葛亮的「隆中對」一籌,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很嚴重且幾乎是無解的難題:奪下了西川和漢中也需要人鎮守,而劉備手下能打的,也就是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魏延,正史中糜竺糜芳也很能打,但絕不可重用,於是誰在荊州當家,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糜竺糜芳並不像演義小說中寫得那樣不堪,我們看《三國誌·卷三十八》就會發現,從糜竺開始,糜家祖孫三代都「便弓馬,善射御」,這在文武不分家的後漢乃至宋朝以前,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每次與諸葛亮聊天,都對兩漢的外戚專權深惡痛絕,為糜竺糜芳偏偏就是「外戚」,所以糜家兄弟只能使用而不能重用——出身於門閥世家的糜竺糜芳,在糜夫人辭世後,還對劉備有多少忠心,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外戚糜家」不可以留守荊州,剩下的人中劉備首選關羽,而且關羽好像是他唯一的選擇,儘管關羽有過降曹的不光彩歷史,但是另外三個人,似乎也不那麼靠得住。劉備僅有的幾根鬍子也要愁掉了,最後還是做出了讓他懊悔好幾年的決定:命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關羽「董督荊州事」,也就是讓關羽代行「荊州牧」職權——劉備的「荊州牧」也是私相授受,並沒有得到朝廷認可。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正史中,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也沒有華容道上義釋曹操,關羽一直欠著曹操的人情沒有還,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實際是冒了很大風險的:關羽是曹操操控大漢天子劉協冊封的「漢壽亭侯」,對朝廷頗有感情,曹操打著朝廷的旗號招降關羽,關羽能否一口回絕,劉備沒有把握,關羽也難給出明確答案。

劉備重用關羽是不得已而為之,那麼他真的就別無選擇了嗎?在熟讀三國正史的讀者諸君心中,可能至少還有三個鎮守荊州的人選。

如果我們站在劉備的立場上,用帝王或梟雄視角來觀察,就會發現另外三個人也有通敵的嫌疑和可能,這三個人,就是諸葛亮、張飛、黃忠,至於趙雲趙子龍,咱們還是暫時把他放在一邊。

如果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諸葛亮的朋友圈是相當大的:在曹魏陣營,有諸葛四友中的三個,還有個同宗諸葛誕,《諸葛亮集》中收錄了不少他與曹魏高官的往來書信;在江東孫權那裡,諸葛亮有一個嫡親兄長諸葛瑾,而諸葛瑾的兒子,也曾過繼給兄弟諸葛亮;就是在荊州本土派中,諸葛亮也有很多親戚,比如那個被小說寫得很是不堪的蔡瑁,其實是諸葛亮的舅丈人。

讓諸葛亮鎮守荊州,劉備是萬萬不能放心的,有關羽張飛趙雲看著,諸葛亮或許不會有什麼想法,而且諸葛亮也確實很忠誠,但是劉備親眼所見:曹操也曾是大漢忠臣,也曾「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

更為可怕的是,曹操不斷向諸葛亮暗送秋波,在赤壁被燒得焦頭爛額之後,還不忘送給諸葛亮五斤雞舌香——這五斤雞舌香的含義,很多讀者都知道,筆者就不再贅述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想跟諸葛亮「同朝為官」。

在劉備集團核心決策層,諸葛亮的資歷較淺,更像一個職業經理人,誰給的地位和薪水高就跟誰幹,這是當年為士者的共同特徵。

諸葛亮還沒有取得劉備的完全信任,那麼張飛又怎麼樣呢?

說起讓張飛鎮守荊州,可能有讀者要笑了:張飛已經丟過一次徐州了,劉備要是再把荊州交給他,又能守住幾天?

除了酒品有些瑕疵,張飛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他是夏侯家的女婿,也等於是曹操的侄女婿,而且張飛跟夏侯姑娘感情還比較鐵——桃園結義在正史中是沒有的,但張飛娶了夏侯姑娘並收葬夏侯淵,這在正史中是有的。

諸葛亮和張飛在「敵營」都有實在親戚,只要有萬分之一的疑點,劉備就不會把荊州交給他們。至於黃忠黃漢升,我們看《三國誌·卷三十六》中的一句話,就知道劉備的腦袋進了五升水,也不會把荊州托付給他:「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

黃忠跟諸葛亮似乎是同鄉,也當過曹操的將軍,他既沒有跟關羽戰長沙,也不是一個從一而終的忠臣。

這樣看來,鎮守荊州的上佳人選,除了關羽,就剩下趙雲和魏延了,但是我們細看趙雲和魏延的履歷,就會發現這兩個人也難以擔此重任,比如正史中的魏延,在劉備取川之前的記載,就是一片空白。

魏延當年官銜太低威望不足,當然不可能成為實際意義上的「荊州牧」,那麼劉備入川之前任命的「牙門將軍(代為主公統領親兵,主公外出征伐時,牙門將軍留守大本營,跟隨主公征伐時,負責統領親兵作戰)、留營司馬(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趙雲,可不可以從治安官升任一把手?

這個問題,筆者不好作答,因為怎麼說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所以最後還是要請教讀者諸君:除了關羽之外,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是誰?如果讓諸葛亮、張飛、黃忠鎮守荊州,就會比關羽做得更好嗎?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趙雲趙子龍,有沒有資格主持荊州全面工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