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對曹魏的稱臣,帶來了哪些影響?他的稱臣有用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對曹魏的稱臣,帶來了哪些影響?他的稱臣有用嗎?

孫權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公元219年,關羽從荊州出兵北伐,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為了對付關羽,聯絡上了對荊州一直耿耿於懷的孫權。關羽大意了啊。孫權和呂蒙這兩個人不講武德,偷襲關羽這麼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同志。總之,東吳最後奪回了荊州,關羽也身首異處。

遠在成都的劉皇叔聽了悲憤交加。為了給關羽報仇,公元222年,劉備幾乎傾國而出,征伐東吳。此時的北方,曹操已經病逝,其子曹丕也已經廢漢自立,建立曹魏。面對聲勢浩大的蜀軍,孫權派使者向曹魏稱臣,請求魏國出兵對付劉備。曹丕接受了孫權的稱臣,並且還加封孫權為吳王,寫信鼓勵孫權。

很多人說孫權對曹丕稱臣是大大的賠本生意。理由是:孫權不惜自貶身份,對魏國稱臣,卻只換來了曹丕的口頭支持。曹丕並沒有真的出兵,而是在洛陽安心做一個吃瓜的美男子。

等到陸遜一把火燒得劉備焦頭爛額以後,魏軍居然也不講武德,準備進攻東吳,幸好被早有準備的吳軍打敗了。看來,孫權稱臣並沒有什麼用,真的是太虧了。

孫權真的吃虧了嗎?以我拙見,不敢苟同。下文之中,我將分析一下孫權稱臣為他撈到了什麼好處?

曹魏確實沒有出兵幫孫權打劉備,反而是在吳軍擊敗蜀軍以後發兵伐吳。但是這並不代表孫權稱臣是毫無意義的。何出此言?因為魏軍不是在吳蜀交戰的時候打過來的,而是在吳蜀兩軍基本上打完之後才來的。這對東吳而言是很重要的。

我在這裡解讀一下孫權稱臣對魏國行動的影響。孫權的使者到了洛陽以後,魏國大臣劉曄對曹丕說,東吳稱臣並非真心,只是為了抗蜀做出的權宜之計。

大魏應該拒絕東吳,並出兵與蜀漢爭奪東吳的土地,如此可以奪取東吳的精華土地。但是曹丕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而是接受了東吳的稱臣。

是曹丕真的不想奪取東吳的土地嗎?當然不是。孫權被封吳王后,派趙咨前往魏國謝恩。曹丕問了趙咨好幾個刁鑽的問題,被趙咨一一化解。其中有兩個問題:朕可以伐吳嗎?東吳害怕大魏嗎?

再看看蜀軍慘敗以後魏軍對東吳的軍事行動,就知道曹丕也是一直都有伐吳之心的。

既然有心,而且孫權稱臣的時候,東吳正在與蜀漢糾纏,正是伐吳的大好時機,那麼曹丕又為什麼不出兵呢?

大家看看曹丕對劉曄說的話,孫權大老遠的派人前來歸附大魏,結果大魏卻出兵伐吳,這麼一來誰還會來歸附大魏呢?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孫權的降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給曹丕來了個道德綁架。曹丕肯定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歸附大魏的,而此時的孫權就好像是送上門來的一個標桿。如果曹丕自己推倒這個榜樣,正如他自己所言,遠方的人們就會對曹魏心生疑慮,對歸附曹魏就會猶豫再三。

再者,曹丕剛剛廢漢自立沒過多久,成都的劉皇叔瞬間化身暴躁老哥,口誅筆伐,大罵曹丕。這個時候的曹丕需要輿論支持。這個時候孫權稱臣,就意味著孫權認同曹魏政權是合法的,對於這一點曹丕當然是歡迎的。

因此,雖然曹丕有伐吳之心,但是考量到其他方面的利益,他還是擺出一幅笑臉,接受孫權的稱臣,贈與他吳王的稱號,並且進行了口頭支持。

總之,孫權稱臣,使得東吳在與蜀漢交戰的關鍵時期,能夠與魏國保障相對和平的關係,給吳蜀前線提供了穩定的後方,成為戰勝劉備的重要因素。可見孫權並不是一無所得,他還是挺賺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