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還丟失了不止一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還丟失了不止一次

人們熟知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與曹魏軍隊在樊城、襄陽一線激戰,不料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率軍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實際公元219年關羽所失的荊州,只是荊州九郡中的三郡:南郡、零陵、和武陵。在此前四年,關羽就丟失了荊州的三個郡:桂陽、長沙和零陵,而且無巧不成書,這三個郡也是被呂蒙用計襲取的。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後,曹操佔據長江以北的荊州三郡:南陽、襄陽、章陵;劉備控制了桂陽、長沙、零陵、武陵四郡;東吳佔據南郡和江夏郡。因地僻不足以發展,劉備向東吳借地。為了聯合抗曹,東吳把南郡和江夏郡借給了劉備。雙方約定:劉備取得益州後將荊州歸還東吳。這樣,劉備就佔據了荊州的江南六郡。

一、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關羽一失荊州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軍去益州,由關羽鎮守荊州六郡。劉備取得益州後,建安二十年孫權派諸葛瑾去索還荊州,劉備推托要取得涼州,才能歸還全荊州。孫權非常生氣,想那我怎麼也要先拿回一半荊州,就委派了官員去接收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可他委派的官員去上任,還沒進城,就全讓關羽給趕回來了。這一來孫權怒不可遏了,派呂蒙率領二萬人馬,去奪取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呂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呂蒙(179-220)少年從軍,打仗有膽氣,但沒讀過書,在東吳攻佔江夏、皖城、南郡等戰役立下不少戰功,很有機謀,顯示出大將之材,但因為沒學問,被人戲稱為「吳下阿蒙」,就是僻處一隅、沒見過大世面的小傢伙,類似「井底之蛙」。孫權便勸他讀書,學習將略。呂蒙就此發奮學習。

魯肅本來也認為呂蒙沒有學問,是「吳下阿蒙」,可轉年再與呂蒙會面一交

談,大為驚佩,拍著呂蒙後背說「我原認為老弟只懂武略,沒想到今日學識這麼

淵博,不再是吳下阿蒙了」。呂蒙自豪地答說「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這也給我們留下了好幾個篤志勤學成才的成語。 

呂蒙不光是發奮向學的榜樣,更是做了許多實際調查研究,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掌握兵法的精髓,來加以運用。周瑜死後,魯肅接替周瑜掌管東吳軍事,就是呂蒙為魯肅分析關羽的短長,說關羽勇武有英雄氣,好讀書,但是太過自高自大,經常凌辱部下,以致不得人心,還為魯肅策劃了對付關羽的三條秘謀。

呂蒙接受孫權攻取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命令後,針對關羽狂傲自大、上下離心離德的致命弱點,採取攻心的策略,只用兩封書信,就讓長沙、桂陽兩郡歸順了東吳。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肯歸降東吳。

關羽駐紮在江陵,聞訊率領三萬大軍來攻打東吳;劉備也從益州率軍趕到了荊州。東吳只有魯肅的一萬人馬,在益陽一線抗擊關羽大軍,形勢危急。孫權飛書命令呂蒙放棄零陵,趕往益陽援助魯肅。

呂蒙夜裡接到孫權的命令後,秘而不宣,召集來部下將領,佈置了作戰方案。清晨呂蒙大張旗鼓,做出要發動總攻的姿態,然後找來郝普的老朋友鄧玄之說:「郝普想做忠義之臣,但他不瞭解時勢。現在劉備在漢中被夏侯淵包圍,關羽則遠在南郡,他們首尾倒懸,保命都來不及,哪裡還有力量來救援零陵。我們主公親率大軍來征討,一定能攻下零陵。城破了郝普自己身死不算,還連累他百歲老母受戮,多麼令人痛心。請你去見他,為他分析禍福。」

鄧玄之進城把呂蒙的話一說,郝普被唬住了,出城投降。郝普剛一出城,呂蒙安排好的四支精兵立即控制了城的四門。呂蒙親自迎接郝普,等部下已控制了零陵城,拍手笑著把孫權的緊急文書給郝普看。郝普才知道關羽大軍已到益陽,而劉備已到了荊州公安,援軍近在咫尺,一時羞愧得恨不得尋個地縫鑽進去。 

呂蒙兵不血刃收服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反觀關羽方面,不僅上下離心離德,而且互不通聲氣,以致連像樣的戰鬥都沒有,就懵懵然丟了半個荊州。

呂蒙在計取零陵的當天就率軍趕赴益陽,穩固了吳軍防線。劉備、關羽進退兩難,又擔心曹操進攻漢中和益州,只得與孫權講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劃給東吳,蜀漢方面也就是關羽所鎮守的荊州,便只剩下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

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二失荊州

公元215年呂蒙智取荊州三郡,幾乎是四年後呂蒙襲取荊州另外三郡的預演。公元219年關羽北征曹魏,表面上吸取了教訓:留重兵防守荊州重地南郡和公安,又沿江設了許多烽火台,東吳方面一有舉動,就舉火報警。

但關羽狂傲自大、上下離心離德的致命弱點卻改不了。呂蒙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讓搖櫓的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所謂「白衣渡江」,出其不意俘虜了關羽佈置的所有江防將士,奪取了各個烽火台。

過江後,呂蒙仍是針對關羽的致命弱點,去策反關羽留在荊州的守將。南郡和公安是關羽守荊州的根本。南郡太守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公安守將傅士仁也是劉備親信,可二人都怨恨關羽,一經策反便舉城歸降了東吳。呂蒙再次兵不血刃,取了荊州另三郡。

因此關羽失荊州絕非大意,而是因為同樣的致命錯誤,面對同一個對手,失了兩次荊州;或者說公元215年失了半個荊州,公元219年又失了另半個荊州,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