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蜀國,除了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之外,還有一人的能力不在諸葛亮之下,甚至三次與諸葛亮較量,最後諸葛亮都敗於其手中。此人便是姜維,因此,到了最後,諸葛亮思量再三,把光復蜀國的重任交給了姜維的手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司馬懿去世以後,姜維為什麼還是打不贏曹軍?看看廖化怎麼說!
和諸葛亮一樣都心繫蜀國,當時的他把復興蜀國當成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目標。因此,他為蜀國,也為了諸葛亮的遺志,他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當時,曹軍最厲害的軍師當數司馬懿,因此,諸葛亮在世時幾次揮師北上都未能如願,那麼,後來司馬懿逝世之後,為何姜維還是沒能打得過曹軍呢?看看廖化怎麼說。
在的心裡,確實是那個時代難得的人才,他不僅可以在戰場之上指揮作戰,他同時也可以坐陣後方出謀劃策。他是實實在在的全能行人才。雖然說三國時期人才備出,但是像姜維這樣的有勇有謀的確實不多見。
是三國時期公認的十分厲害的角色,東吳的周瑜與諸葛亮多次較量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要知道周瑜在軍事方面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都督,然而,他遇上了諸葛亮之後,卻屢戰屢敗,最後氣得他氣血供心,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然而,像這樣的軍事人才,在遇到之後卻連續中了姜維三次圈套,可見他的厲害。而姜維彷彿懂得讀心術一般,每一次,諸葛亮精心布的局,到最後姜維卻是總能識破,因此,諸葛亮後面感歎到,「姜維真將才」!
智能識破的計謀,武能打得張飛節節敗退。作為「桃園結義」主人公之一的張飛,其在三國中,也是屬於武力高強的武將。然而,在和姜維打鬥的幾個回合中,張飛一點便宜都沒有佔到,反倒是姜維這邊,越鬥越猛,最後張飛不敵,挫敗而歸。這樣文能智取武能打鬥的姜維到頭來為何沒有打贏曹軍呢?
對此,給出了解釋。其一,此太過於急功近利。多年以來,南征北戰,戰事不斷,那時的已明顯國力太不如前,連年打仗,戰士們早已疲憊不已。然而,對於未來更是看不到頭,不知道這仗何時能打完,何時能回家見一見家中的鄉親父老。士氣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此外,連年征戰,不要說將士,連戰馬都疲憊不已,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馬也會疲憊,如此一來,戰鬥力越來越弱。又何來的精力打仗?再加上,因為戰事不斷,最大的受害者是百姓,家中男丁前去戰場,女眷及家中老幼又無法顧及家中的良田,又何來的糧食交公納稅?如此一來良田荒廢,百姓怨聲連天。
再者,曹魏雖然最精明的軍師已經不在了,但是曹魏當時人才也不少,比如說鄧艾就是一位的大將,而曹魏除了鄧艾,其他的大將也不是等閒之輩,那個時候的曹魏兵力充足,國庫充盈,兵強馬壯的,而且曹操的軍隊紀律嚴明,軍中向心力十足,對此,哪怕姜維再厲害,區區一個他又怎會是曹魏眾多大將的對手呢?
說到底,還有一點,就是此人太過於自信了,他覺得自己做出的所有決定都是正確的。不聽勸告,對於下屬提出的中肯意見,他並沒有採納,反而會覺得是對方對於他能力的質疑。久而久之,誰人還敢提出異議,誰人又還敢給出中肯的建議呢?
而且,最後可能是由於的國力大不如前了,他太著急了,若不然,憑他的聰明才智,憑他這個在戰場上領兵打仗多年的老將來說,又怎會不知道連年征戰的危害,又怎會看不出軍中因為早已人心散漫了呢?只是可能他覺得當時的形式,若不趨勢出戰,估計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如此一來,就枉了先帝及諸葛亮對他的信任了。
因此,覺得最後之所以沒有取勝,並不是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姜維的自信、自大及急躁導致了最後以失敗告終的這一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