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姜維北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中一共記述了姜維九次北伐,並稱之為「九伐中原」,其實歷史上姜維北伐的次數遠遠不止九次。雖然他頻繁發動北伐戰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不僅徒耗民力造成國內矛盾重重,還讓自己陷入了危局當中。不過對曹魏來說,姜維發動的戰爭也並非一直不痛不癢,他曾大破魏軍,蜀漢也差一點就可以佔據隴西乃至整個涼州之地,可最終這次北伐還是以失敗收場。
郭淮年事已高,陳泰執掌雍、涼
雍涼地區的軍事防務原本是由郭淮負責,他從漢末時期就開始仕奉曹氏,資歷老道,又常年活躍在沙場,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和才能。郭淮在曹魏西部作戰多年,與劉備、諸葛亮乃至姜維都交過手,而且戰績斐然。可是歲月不饒人,郭淮年事已高,漸感力不從心,這也就無法再承擔領軍作戰任務,於是雍、涼的軍事防務便逐漸移交給了時任奮威將軍兼雍州刺史的陳泰管理。
陳泰出身於穎川陳氏,他的父親便是陳群。陳群不僅在朝廷掌握權勢,還積極交結豪門,所以陳泰擁有非常豐富的政治資源。可儘管陳泰歷任要職,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不僅缺乏政治經驗,也沒有經歷過戰場的磨練。當面對姜維這員能征善戰的著名將領時,難免無法與之抗衡,這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曹魏雍州地圖
姜維趁機北伐,成效卓著
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終於可以統率數萬大軍北伐曹魏。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曹魏狄道縣縣長李簡向蜀漢投降,姜維乘勢興師北伐隴西。陳泰命令征蜀護軍徐質(相當於雍涼軍隊的三號人物)率軍奔赴隴西抵禦姜維。姜維敏銳察覺到隴西郡的入口——襄武縣將會是最佳的決戰地點。襄武縣地處兩山之間,魏軍只有經過此處,才能進入隴西郡作戰,這裡非常便於姜維展開軍隊阻擊魏軍,於是雙方在襄武展開了一輪激烈的較量。在襄武之戰中,蜀軍雖然折損了張嶷,但是仍然成功擊潰魏軍,斬殺掉徐質,可以說姜維把這場阻擊戰打出了殲滅戰的效果。不過曹魏在雍涼地區仍然有大量軍隊,蜀軍還難以長久立足於隴西郡,於是姜維將狄道、河關、臨洮三縣百姓遷回國內,幾乎將隴西郡搬空了一半。可是,這場較量也只是姜維瘋狂攻勢的序曲。
襄武之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失利並沒有影響陳泰的仕途。次年,郭淮病逝後,陳泰竟然成為了繼郭淮後曹魏的新一任征西將軍、雍涼都督。緊接著曹魏權臣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匆匆上位執掌朝政,因為沒有威望,群臣對他並不服氣。姜維抓準時機,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率數萬大軍再次北伐。新任雍州刺史王經得到情報,姜維和夏侯霸將分三路向祁山、石營和金城進軍,為此他提議陳泰在枹罕、為翅、祁山三處佈防。可是,陳泰卻認為蜀軍絕不可能三路並進,他判斷姜維的兵鋒將會直指狄道。畢竟蜀軍數量有限,不可能將兵線展開得如此遠。陳泰雖然缺乏軍事經驗,但他擔任刺史後畢竟也領兵了幾年,所以這點道理他還是明白的。王經是新官上任,第一次面對如此規模的戰爭,軍事經驗要比陳泰更匱乏。
姜維大軍果然在枹罕出現,氣勢洶洶殺向狄道城。陳泰命令王經堅守狄道,等待自己奔向隴西,再一起合擊姜維。陳泰知道王經軍事經驗不足,是靠資歷和政績才爬到雍州刺史的位置,所以才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可是,王經卻初生牛犢不怕虎,非要貪功冒進,自以為姜維勞師遠征,在隴西郡尚未站穩腳跟,肯定缺乏戰鬥力,於是他放棄堅守選擇在故關縣與姜維正面交鋒。
洮西之戰
王經哪能是姜維的對手?姜維利用故關縣附近的洮水,將王經軍隊不斷向河邊擠壓,最後王經所部被姜維殺得七零八落,死傷數萬。僅僅淹死在洮水裡的士兵就達到了一萬人以上,這也成了蜀漢歷年北伐戰爭中戰果最為豐厚的一次。王經收攏萬餘人的殘兵敗將退回狄道城死守,苦苦等待魏軍支援。這時,張翼開始勸姜維停止北伐,因為他開始滿足於洮西之戰所攫取的戰功,所以消極地認為進軍反而會遭到巨大的失敗,但是姜維並沒有聽從張翼的建議,張翼氣得怒罵姜維是畫蛇添足。
曹魏在雍涼駐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十萬人左右,王經慘敗所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狄道縣地處涼州與雍州的咽喉要道,一旦姜維攻陷狄道,那麼狄道以西的涼州和魏國之間的聯繫就會被徹底隔斷。過不了多久,涼州各郡太守就會紛紛投降蜀漢政府(或者被蜀漢政府所剿滅)。不僅如此,姜維還可以憑借勝勢向東擴張,威脅整個雍州地區。蜀軍進攻狄道戰略意義深遠,而且風險小,即便攻不下來再撤軍也不遲,所以姜維不聽張翼的建議也是有道理的。
陳泰冒險一搏,解狄道危機
陳泰見王經大敗,連忙上奏朝廷請求禁軍支援。雍涼局勢危在旦夕,這也震驚了朝野。司馬昭立刻命令自己的叔叔司馬孚率領中央禁軍入雍州幫助陳泰禦敵,這批禁軍裡便有鄧艾等人。得到禁軍支援的陳泰原本在上邽整軍蓄勢待發,卻被鄧艾潑了盆冷水。鄧艾認為姜維大勝之後,士氣如虹,而雍涼地區的魏軍則士氣低落,如同烏合之眾,恐怕難以同姜維爭鋒。現在應該「蝮蛇蟄手,壯士斷腕」,盡快放棄隴西和涼州,據守剩餘的險要自保,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鄧艾的建言也有一定道理。王經殘軍難說還能在狄道堅持多久,萬一陳泰進軍後狄道城卻失陷,姜維再回頭打陳泰一個措手不及,屆時雍涼局勢將會雪上加霜。不過,陳泰還是願意賭一把,因為他覺得姜維在倉卒間不會有充足的攻城器械,所以蜀軍想要破城會非常艱難,而且蜀軍深入隴西,遠離蜀漢國土,肯定會缺少糧食補給。正因為如此,他自認有把握解救狄道。
狄道之戰
陳泰率輕軍穿過高城嶺,又爬上了狄道城東南的山上,點燃烽火,奏響戰鼓。狄道城中將士見援軍如此迅速趕到了狄道,一時間士氣大振。姜維本來認為魏將集結各路兵馬以後才敢支援狄道,現在魏軍援軍已到,再進攻狄道城恐怕難有作為。而且,姜維看到曹魏禁軍這麼快就能趕來支援狄道城,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是早有預謀,王經的慘敗恐怕也是誘敵之計。於是他根本不敢戀戰,慌忙撤退到了鍾題。就這樣,陳泰成功解救狄道城。而這時,狄道城裡的糧草只夠維持十天左右。
陳泰雖然暫時擊退了姜維,但是姜維的攻勢沒有結束。他沒有班師回朝,而是長期駐紮在了鍾題,與狄道城對峙,將蜀漢的戰線一舉推進到了隴西腹地。雖然姜維沒能攻陷狄道城,但是憑借洮西之功,他還是晉陞為了蜀漢大將軍。這時,曹魏也對雍、涼二州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動。
姜維劇照
此役後,曹魏政府深感姜維的威脅。為了讓邊境軍事指揮更有效率,度過雍、涼高官人事調動的軍事指揮空窗期,司馬昭將雍、涼都督區又分割出了一個隴西都督,並任命鄧艾擔任此職。王經則不再擔任雍州刺史,但他也沒有被降職,只是平級調遷為尚書。儘管司馬昭表面上依然向大臣們吹捧陳泰的能力,但是經過這場風波,他也深知陳泰缺乏威望和軍事經驗,再也不敢讓陳泰執掌雍、涼兩州,所以陳泰的雍涼都督只做了不到一年。他也是曹魏歷屆雍、涼都督中任期最短的一位。不過陳泰畢竟後台硬、背景深,又是司馬氏的親信,最終他也只是平調為尚書僕射。
狄道之戰惜敗,蜀漢錯失良機
陳泰此前曾判斷姜維缺乏糧草,可是姜維根本不缺乏糧草,得益於拉攏羌胡的政策,姜維的糧草供應至少還可以維持半年之久。而且,姜維軍隊攻城也十分銳利,如果不是王經超常發揮的話,狄道城恐怕早已成了姜維的囊中之物。由此看來,實際情況與陳泰所作的判斷有著諸多不同。可以說陳泰之所以能解圍狄道城,一方面是因為他富有冒險精神,另一方面也得益於運氣因素,同時姜維過於求穩,也導致他對魏軍產生誤判。
司馬昭劇照
魏軍在這場戰爭被殲滅數萬大軍,雍、涼二州部署的兵力銳減,不得不招募大量新兵,由於缺乏武器,士兵普遍對蜀軍有著強烈的畏懼心理,這極大地影響了魏軍的作戰能力。魏國在隴西地區的影響力跌到低谷,導致更多的隴西百姓和羌胡部落倒向蜀漢,雍、涼二州局勢動盪,隴西也變得搖搖欲墜。司馬昭剛剛繼承兄長的權柄,就遇到如此惡劣形式,他也只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穩定家族的統治權威上,這致使曹魏在邊境戰爭中變得非常被動。幸運的是,陳泰、王經在經歷慘痛失敗後,及時進行了補救,守住了狄道城,沒讓隴西郡也落入蜀漢之手,從而挽回了隴西的敗局。
蜀漢自諸葛亮執政時期就開始頻繁北伐,卻從來沒有取得過像洮西之戰這樣的戰果。這場戰爭鼓舞了蜀漢官民的士氣,他們越發積極地投入到北伐戰爭中。姜維聲威大震,陞官至大將軍,也走向了人生巔峰。此消彼長,反對北伐的派系隨之陷入低潮。蜀漢在隴西的影響力達到了頂點,而且狄道之戰後,姜維也沒有班師回朝,而是駐紮在鍾題,靜待戰機。鍾題離蜀漢國土遙隔千里,姜維卻駐紮了數個月,這期間幾乎完全仰賴羌胡部落和漢人百姓的援助,蜀漢的號召力由此也可見一斑。可惜在這場戰爭中,姜維雖然對曹魏造成巨大損失,卻未能乘勝攻陷狄道,從而也遺憾地喪失了攻取涼州的最佳機會。此後,姜維雖然在隴西仍具備戰略優勢,可戰機稍縱即逝,勝利也難以複製,直到蜀漢末年姜維也沒能攻陷涼州,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