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姜維北伐和蜀漢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姜維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勝利,北伐為什麼改變不了蜀漢的結局?
三國時期,蜀漢是最弱小的國家,然而他卻長期以弱勢兵力壓著曹魏打,創造了一個奇跡。諸葛亮五次北伐,使得曹魏提心吊膽,之後姜維更是十一次北伐,給曹魏增添諸多麻煩,看起來似乎蜀漢地戰力是非常強悍的。然而最終蜀漢還是被魏國給滅掉了,為啥姜維北伐大部分總是勝利,卻未能扭轉蜀國滅亡的命運呢?
姜維北伐
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十一次北伐的戰況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說,大部分都是勝利的?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姜維率軍攻打隴西,魏將郭淮進軍強中,姜維退軍。
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姜維率軍進攻隴西,擊敗魏將郭淮、夏侯霸等。
延熙十年(公元247),姜維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姜維假節,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
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姜維再次率軍攻打西平,俘虜魏將郭循。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姜維率軍圍攻南安,因糧盡退兵。
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姜維率軍出隴西,殺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率軍出狄道,大敗王經,後因魏國援軍到來撤退。
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死傷甚多。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維兵出秦川,魏軍堅守不出。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
從姜維的十一次北伐來看,勝利5次,戰平4次,戰敗2次,戰績還是不錯的。姜維北伐大部分都是勝利的,這句話沒有問題。那麼為何姜維總是勝利,卻未能扭轉蜀漢亡國的命運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姜維戰略能力弱
實話說,姜維的軍事能力還真的算是不錯了,當時的蜀漢找不出幾個人能與姜維抗衡,但是姜維在戰略能力上還是略有欠缺的。
我們來看當時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是什麼?
諸葛亮時期,蜀漢經過荊州、夷陵兩場大敗仗,實力急劇下降,成為了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諸葛亮也深知蜀漢國力弱小,要想延續蜀漢的壽命,則必須北伐曹魏,不能讓曹魏安穩的發展。因為兩國的基礎不一樣,蜀漢是發展不過曹魏的,一旦曹魏和平發展,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將會被迅速拉開。所以諸葛亮只能硬著頭皮北伐,反正無論如何,不能讓曹魏全力發展。諸葛亮的戰略其實有點類似於以戰養戰,和曹魏打,蜀漢還有一線生機,不和曹魏打,蜀漢將會快速滅亡!諸葛亮目的明確,就是要消耗曹魏的國力,不能讓他安穩的發展。
再反觀姜維呢,雖然也是多次北伐,但他和諸葛亮的差距在於他並沒能夠賦予魏國足夠大的壓力,沒能充分地消耗魏國的國力。姜維北伐,大多數時候都是小打小鬧,根本沒有傷害到魏國的根本,魏國在另一邊還是安穩發展,國力迅速提升。實際上,姜維應該聯合東吳,擴大戰爭規模,賦予魏國足夠大的壓力,使得魏國不能安心發展國內,這樣才最有利於蜀漢。
二、人心發生了變化
在諸葛亮時期,蜀漢北伐打出的旗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也正是在這種口號的鼓舞下,蜀漢百姓紛紛支援軍隊,魏蜀邊境的百姓也期盼這蜀漢王師的到來,這個口號是大家的興奮劑,在給大家加油打氣。
而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口號就發生了變化,姜維北伐的口號變成了:「繼承丞相遺志」。北伐可不是為了諸葛亮打的,而是為了復興漢室而打,惋惜的是,到了後期,大多數人已經忘了當年「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口號了,既得利益群體都開始偏安一隅,坐享其成了。姜維雖是良將,但並沒有諸葛亮當年的為政能力,調動不起整個蜀漢的精神氣,只能在邊境小打小鬧,最終歸於平靜。
事實上,到了後期,很多人已經在反對姜維北伐了,大家都不想打了,都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可是單憑蜀漢那弱小的國力,又如何能夠護得住大家呢?最終只能坐等亡國。
三、國力不同
所有的一切,其實總結起來,還是因為蜀漢的國力太過於弱小了。僅憑益州之地,是很難和魏國抗衡的。魏國雖然也經過一系列的動亂,但是人家也湧現了非常多的人才,鄧艾、鍾會等一大批人才脫穎而出,而反觀蜀漢這邊呢,除了姜維在苦苦支撐,再也沒有新的人才出現了。蜀漢就那麼點人,產出的人才自然是要少於魏國,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完全改變不了蜀國滅亡的命運。
結語
姜維是一員良將,他主持的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勝利的,但卻未能扭轉蜀漢滅亡的命運,其實不能完全怪他,他已經是盡力了。往大的原因說是蜀漢的國力不如魏國,往細地說則是蜀漢人心發生了變化,都想偏安一隅過太平日子了,且蜀漢人才奇缺,再也找不出一個像諸葛亮那樣,擁有超強戰略能力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