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可以看出,荊州不是單純地被作為一個防守據點,而是在適當的時機,需要揮軍北上,以呼應由秦川出擊的蜀軍的。這也就注定了文官是絕不能單獨坐鎮荊州的。
張飛是一員猛將。但其「雄壯威猛,亞於關羽」而且又「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連劉備他本人也擔心他早晚會出問題。趙雲倒是有勇有謀,膽大心細。但劉備甚至是諸葛亮幾乎沒有給過趙雲一次獨掌大權的機會。原因是什麼?劉備有些用人唯親。
這樣就只剩下了關羽。留關羽守荊州,有三個好處:
第一:關羽為人講忠義,且又是劉備的結義兄弟,留關羽守荊州,無論從哪種角度而言,劉備肯定不會不滿意的。
第二:關羽是與曹操打交道最多的人,他的武勇、他的忠義在曹操軍中有很大的影響力。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這點都應該很清楚。最典型的就是解白馬之圍,關羽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曹軍將士有很多都親眼目睹了關羽的武勇和威風,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對一個人的「印象分」。在古代戰爭中,一個將領的知名度是很重要的。一個將領的威信高,通常意味著由這位將領所統率的軍隊在戰場上往往能無往而不克。
第三:關羽與在當時曹操軍中的許多大將關係很好。張遼就不必說了,徐晃與關羽的關係也很好。樊城一戰中,關羽與徐晃在戰場上交談,關羽稱徐晃為「大兄」(見《三國誌·魏書·徐晃傳》),可見他們之間的關係的確不一般。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又講忠義,這就保證了關羽不會背叛劉備;關羽在曹軍中的威信、知名度高,這樣就可以在以後對曹軍的戰鬥中佔得心理優勢;關羽對曹軍大將很熟悉、關係又好,這就有利於在今後他與曹軍的軍事鬥爭中,獲得「知已知彼」的優勢。這和我們經常聽說足球運動員在一起踢球時,瞭解隊員的特點弱點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早在劉備剛取得荊州時,諸葛亮在進行人事安排時,就任關羽為襄陽太守,駐紮在江北,為他今後執掌荊州,就早已經打好了鋪墊。
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在諸葛亮入蜀時,留關羽守荊州確是當時最好的選擇。於是,諸葛亮作出以下安排:張飛、趙雲、劉封等隨諸葛亮本人率軍入蜀;讓馬良、麋芳、傅士仁、廖化等人協助關羽守荊州。
當然在劉備取得益州與漢中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那時再讓關羽一個人守荊州,就是下下之策。這就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失策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