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國時代最牛的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乾綱獨斷,善於用人,善用奇謀,接連打敗自己的強大對手,很快統一北方,氣勢何其磅礡。可以說完全具備了稱帝的實力和局面。但是,為什麼終曹操一生都未敢稱帝,他到底怕什麼?
「袁術的大教訓」
曹操創業不易,歷經幾十年的拚殺才有了統一北方的大好局面,而且南方未定,還有劉備,孫權等強勁對手虎視眈眈。而在曹操的觀念中,首先稱帝者沒有好下場,袁術當年佔據優勢,地盤也很大,是梟雄中比較有實力的。但是,冒然稱帝后,成為人人喊打的喪家之犬,沒幾年就分崩離析,一命嗚呼了。
因此,曹操統一北方要做的是穩定人心,鞏固局面。如果直接稱帝,那麼危險很大,很可能使得孫劉聯盟進一步加強,並與反對自己的內部勢力勾結,那樣就很危險,很可能成為第二個袁術。
「時機還不成熟」
在曹操後期赤壁大敗,和漢中大敗後。開始專心屯田,與民休息,而且自己稱魏王。光這「非劉姓不王」的規則就使得內部反對實力抬頭。在許都聯合,差點就要了自己的小命,曹操是很後怕的。而且,在自己的親信裡面,也有很多的忠於大漢的人,比如說荀彧等,這些人世代受大漢的榮祿,因此,內心仍向漢,而且都是世家大族,影響力很大,在沒有完成整合之前,稱帝是會造成巨大的反彈的。這些向漢實力必定進一步團結起來,對付曹操。這樣內部不穩,外部有劉備,孫權,政權就危險了。曹操深知這一點。
「為兒子做準備」
曹操後期雖然自己沒有稱帝,但是,一直在為子孫做準備。一方面,大力清除反對勢力,尤其是漢朝的遺老遺臣,免除後患,其直接平定了陰謀殺自己的叛亂,並進行了清洗,基本上把反對者殺的差不多了。而且,對自己最信任的謀臣荀彧下手,對其家族也進行打擊:另一方面,加緊整合自己的勢力,對北方豪族大門進行積極的拉攏和團結,這為後世子孫稱帝建立條件。因為只有獲得這些豪門大族的支持,稱帝之路才是順利的。此外,曹操還不斷安插曹氏親貴,這樣主要的實權就逐步落在曹操家族手中,所以曹操才說「我要做周文王」。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這個時候,三國鼎立之勢已經穩固,而且北方勢力整合完成,豪門大族也徹底倒向曹魏,因此,稱帝條件這時才完全具備。因此,曹丕也不客氣,直接就建魏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