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魏延投降曹魏會怎麼樣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時期的魏延,因為與丞相長史的楊儀關係不好,又因為諸葛亮死後,在繼續北伐還是撤兵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兩人都向劉禪上表說對方造反。但是由於兩人平日的表現,很顯然大家都相信楊儀說的話,懷疑魏延造反,魏延也因此而死。可是,在魏延還有的選的時候,他並沒有選擇投降曹魏,那麼,如果魏延投降,在愛惜人才的曹魏陣營的魏延,會不會受到重用呢?
先來說說看,魏延為什麼沒有投降。
也許有人對於魏延的第一印象,就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面的描寫,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的時候,就命令左右把他拉出去殺掉,究其原因,是因為諸葛亮看到他腦袋後面長了「反骨」,認為這個人日後必定會背叛,為了防患於未然,還不如直接殺掉他。但是,最終被劉備攔下了,魏延也就逃脫了這一次的「劫難」。
但其實,這種話和這種事情,諸葛亮還真的沒有說過也沒有做過,這個情節,完全是羅老先生為了襯托諸葛亮的識人之明,呼應後文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的情節而虛構出來的。與小說裡面完全相反,魏延不但沒有造反,反而對蜀漢十分忠誠,他沒有選擇投降曹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當然,能夠證明魏延忠誠的並不止這一件事情。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兩個人原本就互相看不對眼,諸葛亮還在的時候,還能從中調解一下,現在諸葛亮不在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急速惡化。就比如在北伐問題上,楊儀認為,應當按照諸葛亮的安排退兵,而魏延卻說,讓楊儀送諸葛亮的靈柩回去,自己執意要率領軍隊繼續北伐,畢竟北伐大業,怎麼能夠因為諸葛亮的死就停止?
從這點上來看,魏延必定是忠於蜀漢無疑的了。畢竟,與沒有造反的楊儀比起來,魏延卻是如此急切地想要征討魏國,劉備與諸葛亮他們這些蜀漢的老一輩的人們,不就是打著克復中原,光復漢室的旗號,才屢次北伐,最終為了漢室鞠躬盡瘁的嗎?所以說,魏延這樣做,更是希望能夠早日完成大業,如果他有背叛之心,別說是繼續北伐,恐怕會比楊儀更希望早日撤回蜀中,或者立刻就起兵。
但是,因為兩人的意見不合,或許是出於報復心理,兩個人不約而同地都上書蜀漢皇帝劉禪,說對方意圖謀反。皇帝拿不準,就去問大臣們,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都站在了楊儀這一邊,也許真的是因為魏延人品實在太差,相比之下,如果真的要造反,在他們看來,魏延的可能性比楊儀要高了太多。也就因此,魏延即使還沒有徹底失敗,也離失敗不遠了。畢竟,皇帝的天平偏向的是楊儀,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還怎麼可能會贏呢?
魏延手下的士兵,也都因為這件事情都逃散了,無奈之下,魏延只能逃往漢中,那裡畢竟是他鎮守了近十年的地方。只是,楊儀派出馬岱去追殺魏延,魏延被斬首,楊儀甚至還踩著魏延的腦袋大喊:「看你是不是還能作惡!」就這樣,蜀漢失去了一個雖然性格不好,但是十分忠心的將領,可謂是自掘墳墓了。
那麼,如果魏延當初真的有反叛之心,沒有逃回漢中,而是直奔曹魏大本營而去,結果又會怎樣呢?
這個時候的曹魏,皇帝是曹叡,曹操已經死了十多年了。如果曹操還在世,以他對待人才的態度,也許真的會很高興魏延的到來,也可能會因為魏國人才飽和的情況,而對魏延沒有那麼好。
第一種可能,重用魏延,曹操那可是一個連殺掉自己最好的繼承人兒子的張繡都能親切對待的人,可見他對人才真的是太渴求了,陳琳還曾經幫著袁紹痛罵曹操,還罵到他祖宗上面去了,曹操都能放過他,所以,魏延也有可能受到重用。
第二種可能,不太重用。畢竟這個時候的曹魏,人才已經多得數不過來了,魏延又不是那種絕對不可缺少,世上獨一無二勇猛有智謀的武將,被放在一邊晾著,也不是沒有可能。
再加上,現在的統治者是曹操的孫子曹叡,他對於人才,與曹操對於人才的態度並不是如出一轍,所以,有人認為,魏延就算真的投降了曹魏,最終也可能只能混的和以前的對手文聘差不多的水平。
不過,這種事情,對於忠心於蜀漢的魏延來說,是想也不會去想的。他在生死存亡之際逃回了漢中,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