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司馬炎當上西晉開國君主時才29歲。那時候他還不怎麼會執政朝廷之事,而且他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年紀,那麼他為什麼能夠坐擁江山這麼多年,還統一了中國,我想這期間離不開羊祜,杜預,張華三位智慧與膽識並存的忠臣在他背後默默奉獻。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就先來說說這個大臣羊祜吧,羊祜是一位滿腹學識,又擅長論辯,寫文也非常精堪的才子,不過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做人很低調,也很隨和,並且自制力很強,連郭奕都對他讚不絕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何況他還是這麼傑出的人物,很早的時候他的政治才華就被顯示得必露無疑。
後來羊祜還是被朝廷重用,在朝廷任命為黃門郎,他雖然是大夫不過他為人很正直,從來不做些勾心鬥角的事,所以在朝中立下了很大的威望,在265年司馬炎當上了皇帝,在這期間羊祜立下了不少功勞,慢慢的就上升為候爵。
總體來說,雖然羊祜還年輕,但不得不說他的才學與處事不驚的態度絲毫不遜於蕭何,甚至比起前輩蕭何更有過人之處。蕭何是劉邦重用的大臣,他的戰術沒有多高明但是他負責的戰備工作,人事管理都是無人能及的。可以這麼說,劉邦沒有蕭何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西晉王朝沒有羊祜司馬炎的帝王之位不會坐得這麼安心。在司馬炎登上帝王之後在統一全國的大業中羊祜在背後為司馬炎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為統一全國奠下了一定的基礎。不過朝廷的穩定靠一個人力量是不夠的,司馬炎為了穩定朝廷就把張華任命為中書令,張華也是個才華橫溢的才子,當時還有人把他比喻成春秋時期名相子產,他跟羊祜的實力不相上下。當時司馬炎猶豫不決的事情,他就和羊祜一起出謀劃策,羊祜也給他做了伐吳的詳細分析兩人的意見不謀而合。羊祜知道自己的時間所剩無幾,就把伐吳這個計策交給了張華並且還指定了人選。同時他也把杜預推薦替代自己職位。
所以說,朝廷除了皇帝以外就只有羊祜,張華,杜預主張伐吳。說到杜預他可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祖先。同時他從小就熟讀兵書,擅長戰術。與韓信不相上下。他擔任書郎,鎮南將軍等職位。他是個智勇雙全的人。對《晉律》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他還向司馬炎提出意見實行考核官吏的考課制度。因為他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才充當主要的統帥一職。在伐吳競爭中他也起關鍵的作用。他的作用就是運籌還有策劃,並且他的這些決策都很重要。
總而言之,司馬炎能夠統一中國還完成了曹,劉,孫都完成不了的任務離不開羊祜,張華杜預背後的默默付出。為伐吳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戰略眼光和決策能力非張華莫屬;執行者杜預也有過人之處。,不管是戰謀略和膽略、軍事都遠遠超過韓信。,所以說司馬炎能夠統一天下是必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