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諸葛亮,所有人都誇讚他是世間奇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諸葛亮除了沒有興復漢室,幾乎是無所不能。但是諸葛亮畢竟是人,不可能像演義中那麼神,最近倒亮的聲音也特別多,諸葛亮逐漸走下了神壇,甚至人們認為他是個庸才,作為一個亮吹,想知道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如此不堪?我們也知道諸葛亮作為蜀漢後期的實際領導人,是有其才能的,但是他的才能究竟在哪方面?
一,察言觀色,琢磨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諸葛亮善於造勢,在出山之前,孔明先生就已經在荊州有了很大的名聲,但是行為似乎很古怪,獨自一人躲在深山老林,過著種田挑水的生活。但是孔明在這裡不僅僅做了種田挑水這些事。他經常和一些名士來往,通過他們來傳播自己的名聲,不僅自己喜歡唱歌,還要教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唱歌。這些古怪的行為,如果在今天,絕對會讓人罵腦子有問題。但是這種方法,也會起到另一個效果,往往瘋子如果不是真瘋,那麼他就一定是個天才,所以這就造成了孔明難以捉摸的一種形象。他隱居深山卻聲名在外;明明是個農夫卻自比管仲,樂毅;明明是個帥哥,卻娶了一個醜老婆,為什麼呢?所以啊,劉備也想知道為什麼,那怎麼辦,去找他啊!諸葛亮利用自己在官場,士人之間關係,首先打出了名號,然後自己反其道行之,跑到深山老林去種田,造成了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錯覺,其實這罈酒就在你面前,這種方法卻提升了你對這罈酒的興趣。欲擒故縱,以退為進,孔明這招用的好!
2.諸葛亮善說辭,諸葛亮在劉備逃往夏口的時候,曾向劉備進言,自薦求救於孫權。諸葛亮到了東吳孫權這裡,還是用的欲擒故縱,並不是直接去讓孫權一定要和曹操開干,而是先說劉備作為一個英雄,又是當今皇帝的皇叔,即使戰至一兵一卒也不會投降,而你孫權願意降就降,願意戰就戰,給個痛快話!雖然孫權心中早有決定,但是聽孔明這麼一說,那自然是拍案而起,老子也是英雄,戰!
3.善於弄權,諸葛亮在出山之後,一直忠心耿耿,劉備征西川之時,諸葛亮安守荊州大本營,後來劉備需要幫手之時,諸葛亮直接領兵順流而上。在整個佔領蜀地的過程中,諸葛亮只是在隆中對策時提到了,先取荊州,再取益州,現實也是如此發展。但是真正最大的功臣卻是法正,若非龐統半途而死,龐統也是大功臣之一。諸葛亮似乎沒有什麼事。但是諸葛亮依然是老實做事,低調做人。甚至於後來劉備征東吳之時,諸葛亮也沒有加以勸說,因為諸葛亮知道自己勸不住:「若法孝直在,必能阻我主東征。」所以諸葛亮是勸不住劉備的,諸葛亮在跟隨劉備之後,其實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劉備對他言聽計從,而是一直處於一個後勤部長的角色,所以諸葛亮在劉備在世之時,一直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感覺,職務不高,權力不大,略參與總決策,但是諸葛亮並沒有表現出不滿,做到韜光養晦,不驕不躁,而在劉備去世之後,才真的總攬大權。所以諸葛亮算的很好。在擔任蜀國一把手之後,李嚴這個副手,也被諸葛亮除掉了,雖然李嚴有點咎由自取的感覺,但是作為先帝托孤重臣,諸葛亮也不留情,削其為平民。
所以諸葛亮第一個大能力,就是揣摩人的心理,如果在現在,也絕對可以做一個心理咨詢師之類的,弄清別人在想什麼,而自己順勢而為,有些人說這叫腹黑,但是也可以說其為大智慧!
二,管理能力很強。
1.諸葛亮管理能力的第一點,是其領導能力,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接掌蜀國,讓蜀國非常平穩地從劉備這個領導過渡到自己手裡,諸葛亮威望太高,關張,法正死了之後,蜀國威望最大的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我們從其出師表中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對蜀國的忠心與操心,所以諸葛亮的忠誠是毋庸置疑,再者諸葛亮很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與什麼人都能保持恰當的關係,包括之前驕傲得不可一世的關羽,都能被諸葛亮哄的舒舒服服的,還有處理劉備本部和劉璋舊部的關係,諸葛亮也是功不可沒。
2.諸葛亮目標性強,蜀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國,在鼎立的穩定時期,國家最弱的毫無疑問是最岌岌可危的一個,那麼人心也必定不穩,怎麼樣才能使人心穩定下來?那只有靠一個目標凝聚,都說一個民族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才能最表現出其凝聚力,諸葛亮便是用此道理,諸葛亮通過多次北伐戰爭,高舉興復漢室的旗幟,蜀國內部處於一個高度團結的狀態,讓所有人心裡都存在這一個思想,那就是北方的魏是我方最大的敵人,這樣不穩定的焦點就轉移了。
3.諸葛亮治政能力,蜀國在諸葛亮治理之下是民富國實,雖然依然比不上吳魏,但是糧食充足,兵源不斷。賈詡就說過:「諸葛亮善治國。」西晉傅玄稱讚諸葛亮:「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諸葛亮治政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有大局觀,而且這種治政的能力,到了軍隊裡依然可以體現出來,諸葛亮治軍嚴明,嚴苛而眾人誠服,司馬懿也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不得不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