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誰才是繼武聖關羽之後的三國第一著名將領?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誰才是繼武聖關羽之後的三國第一著名將領?

關羽與劉備失散後,被曹操圍困在土山,為了保護家小,被迫「約三事」,以「降漢不降曹」作為投降的條件,這件事不僅反映出關羽的忠誠義氣,也反映出曹操的肚量。其實這並非史實,包括之後的「過五關斬六將」均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故事。

關羽在曹營時,「除張遼外,獨與徐晃交厚」。這不僅僅因為三人都是降將(關羽是劉備部下,張遼是呂布部下,徐晃是楊奉部下),更因為他們都是山西人,都屬於當時名聞天下的并州騎兵集團。三國時期,來自山西并州的騎兵加入了不同的政治集團,成為了一隻戰鬥力驚人的隊伍,其中最著名的是呂布率領的最大的一支集團,在三國初期堪稱戰無不勝,甚至有過奪取天下的機會。但是由於缺乏政治綱領領導無方,并州騎兵各部先後失敗,紛紛被袁紹、曹操等集團兼併,其間接後果是并州地區的劉豹匈奴集團坐大,最終起兵滅亡了東漢天下。關羽、張遼、徐晃彙集到了曹操麾下,鄉民鄉音鄉情,有些私交是很可以理解的。

關羽回到劉備的隊伍後,依舊是屢戰屢敗,最後在荊州當陽大敗(電影《赤壁》開篇表現的就是這段歷史),但這次大敗反而成了聯吳抗曹的開始,赤壁一戰,劉備跟著周瑜取得了大勝,在荊州地區站穩了腳跟。關羽也屢立戰功,成為劉備手下最重要的將領。華容道關羽義赦曹操也是演繹的故事,關羽看到曹操失魂落魄時的心情很難用語言來表述。他如果知道是諸葛亮故意派他捉放曹,讓兄長的大業毀棄在自己手上,依關羽的脾氣是不會饒恕諸葛亮的,劉備也不會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三國演義》裡對關羽與張遼、徐晃等老鄉的感情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言簡意賅,如,華容道一節,「關羽正要喝止,互見張遼從馬前跑過,不由得一聲長歎……」。這說明關羽確實是個重感情的人,這種重感情幾乎動搖了他的集團立場。

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主力入益州作戰,防守荊州的任務就落在關羽身上。關羽率荊州部隊主力北上,首先擊敗曹仁,圍了樊城;之後圍城打援,大敗於禁、龐德率領的增援大軍,俘了於禁殺掉龐德,一時間中原大震,人心惶惶,曹魏甚至有遷都之議。然而,此時得勝的關羽卻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樊城打不下來,中原攻不過去,撤退又前功盡棄。問題的關鍵,就是荊州和益州遠隔數千里,戰略協同不易,調兵增援更難。雖然駐關中的蜀漢軍對關中持續保持壓力,但是曹魏終於抽得出力量來,調集又一支援軍,從北向南猛攻關羽,並最終擊潰了關羽部隊。這支曹軍的統帥,便是關羽的老鄉老友——徐晃。

人們更多讚歎東吳呂蒙、陸遜的白衣渡江,卻很少注意到歷史上徐晃率領曹魏援軍在北線戰場上的傑出勝利。徐晃率領著臨時調集的增援部隊南下後,很快到達荊州蜀漢軍圍城陣地的外圍。關羽對於曹魏的又一波援軍早有心理準備,做了精心佈置,不僅深溝高壘,嚴防死守,甚至有誘敵深入,再次全殲此部敵軍,順勢攻下樊城,席捲中原的壯志。不料,徐晃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率全軍猛然殺入蜀漢軍的防禦陣地,一路上斬關奪寨,勢如破竹,生生從內部打破了關羽部隊的防禦體系,逼迫關羽倉皇撤軍。

  曹操在戰後視察荊州軍防禦陣地時,對其堅強頑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繼而對徐晃的戰功高度讚歎。關羽重感情講義氣,徐晃卻不因與關羽有私人友誼而廢公事,如果說關羽的失敗,是糜方和傅世仁不出兵援助的原因,不如說徐晃指揮戰役有方更恰當。徐晃取得了北方戰役的勝利,南面東吳軍又抄了後路,關羽被迫向西逃亡,最終敗走麥城,導致了兵敗被殺。然而,論起破關羽第一功,還得說深入險地、中心開花的徐晃。

《三國誌魏書徐晃傳》載,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參加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曹操曾稱讚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樊城之圍勝利後,曹操說:「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由此看來,繼關羽之後,徐晃當屬三國第一著名將領。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