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扶不起的阿斗「一般的中國人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這個」阿斗「指的就是三國中劉備的兒子劉禪。印象裡他遠不及劉備的能力,軟弱,簡單幾乎成了」窩囊廢「的代言人。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歷史上的劉禪不但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且相比劉備而言,劉禪才算是真正的仁義之君。
眾所周知劉備去世後,將蜀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並放話給諸葛亮劉禪要是不堪重任,其可取而代之。忠心耿耿的諸葛亮雖然沒有取而代之的意願,但實際上也是行使了蜀國君王的權利。這時的劉禪說白了只是蜀國的形象代表而已,並沒有一個君主之實。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要說哪位君主不想擁有權力恐怕不太現實。從呂不韋到多爾袞歷史上少有完美結局的「輔政大臣」。
劉禪也是一樣,但對諸葛亮信任不已的劉禪最終還是選擇了君臣之間的「和諧相處」。並沒有因為帝王的身份而對前朝老臣多家猜測,這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蜀國江山的穩定。這點足可見劉禪心懷仁慈,是一位有胸懷的君主。
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連年征戰,表面看是為了一統江山的大業嘔心瀝血。實際上造成了蜀國上下勞民傷財,百姓不得安寧。其實劉禪對此並不贊同,並多次勸說。但歷史告訴我們諸葛亮並沒有採納劉禪的意見。雖然諸葛亮違背君意,但被劉禪視為「相父」的他,再次出征世時依然得到了劉禪的全力支持。「君臣不和,必有內變」在這方面不得不說劉禪是一個極具智慧的君主。因為客觀上看劉禪要是和諸葛亮產生內鬥,對蜀國而言損失更大。不單單是對諸葛亮,對於後期反叛的魏延,劉禪同樣心懷仁義,念及魏延畢竟曾是有功之臣,賜棺槨以葬之。
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北伐之爭。休養生息,以慰藉百姓。在朝政上讓費褘(hui)和蔣琬分理軍政,相互牽制,防止一臣獨大,難以把控。蔣琬死後劉禪隨即自攝國政,將劉備傳下的江山穩控在自己手中。沒有諸葛亮的蜀國終於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度。這些都證明「扶不起的阿斗」在治國理政方面是有一番作為的。
至於面對魏軍兵臨城下為什麼不戰而降?劉禪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事實上蜀國臨危之際,劉禪的兒子劉諶(chen)勸說其,蜀國尚有數萬援兵可用,於魏軍一戰可裡應外合取勝。可為避免城內百姓生靈塗炭,血流成河,劉禪毅然決定不戰而降。面對三國時期的紛爭歷史,同為漢室江山的三個國家連續征戰數年,死傷無數。不知道後世之人對於劉禪的不戰而降到底應該怎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