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稱帝真的是被迫的?真相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劉備稱帝真的是被迫的?真相是什麼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稱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演義中,劉備一直是個仁義君子,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體現仁義之心,雖然有一些是有爭議的,但是小編認為覺得都無礙於他的仁義,這些都是真實的表現。但是有一件事上,他絕對不是出於「仁義之心」。那便是稱帝。

稱帝在三國是個作死命題,往往在那個時候越早稱帝的人,下場越慘。比如袁術,四世三公的背景,割據富庶的淮南,一朝稱帝最後被滅,死的時候連蜜水都喝不到。可以說,當時東漢朝廷已經綱紀崩壞但是還是有不少士人心向朝廷的。厲害的哪怕是曹操,終其一生也沒有稱帝,還只是被封為魏王,自己的心腹荀彧都還反對。稱帝的事情直到曹丕才實現。

可以說,這件事是當時最大的禁忌,而劉備也逃不過這個命題。自拿下漢中之後,劉備的勢力達到最大,跨有荊益。於是一堆文武將領都勸他稱帝,劉備三辭三讓,最終成了「漢中王」。那麼備究竟是不是被迫稱帝呢?大家都懂,不可能的,權力面前人是會變的,所謂「三辭三讓」,什麼君子「仁義之名」只是做給大漢子民看的罷了。我們可以從兩個人的下場便可以對他的態度,窺視一二。

首先是費詩,費詩比較有名的一個事跡是巧妙說服關羽領前將軍的那件事。後來很多大臣要劉備稱帝,費詩卻上疏潑冷水反對劉備稱帝,結果違逆了劉備,把他貶為永昌從事。

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三國誌 費詩傳》

你沒看錯,就是因為劉備要稱帝,費詩上書勸諫,違背了劉備的心願。被降職到南方偏遠之地去了。永昌是當時的偏遠地區,可以說是貶去荒蠻之地了,一直到後來諸葛亮主政的時候才回來。

還有一個叫雍茂,他是比較慘的,勸諫劉備不要稱帝,之後劉備卻以其他事實殺掉雍茂。

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零陵先賢傳》

對了補充一下,雍茂是與另一位名人一起勸諫的,不過雍茂命不好被殺掉,那位名士叫劉吧巴,諸葛亮都佩服的人。這個劉巴也是蜀漢名士,人才,但是一直不喜歡劉備,所以反對稱帝。後來沒辦法了才投靠劉備,後來劉備稱帝,他幫忙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東西。一個之前反對劉備稱帝之人,現在成為了蜀漢立國的支持者。避免了一死,還有了從龍之功,劉巴最大的功績應該就是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製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但是也是不久就去世了。

由此看見,劉備稱帝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更不是演義說的那樣,什麼「仁義之心,君子之腹」。至少在這件事上是這樣的。

「三辭三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被稱之為禮儀。實際上就是要「做秀」給天下看,換取大家的支持而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