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以來,有太多的文人墨客甚至於說政治家都以諸葛亮為自己的偶像。畢竟,武侯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披心瀝血維繫大漢皇室的辛勞也值得稱讚。所以人們漸漸的便把蜀漢的破落矛頭指向了後主,認為後主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蜀漢的衰敗都是源於其昏庸無能。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畢竟劉禪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樂不思蜀的壞印象。和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相對比,劉禪就顯得實在是太沒有節氣,也太沒有才能了,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開始詰難於他。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簡單呢?還是另有隱情。我們就斗膽為大家解析一下劉禪其人,以及他當國三十年之久的秘密。
蜀漢之所以能夠在亂世之中屹立不倒,堅持那麼多年,不僅僅是因為諸葛亮事無鉅細的操勞,其中劉禪的作用也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昏君就可以概括的。事實上,劉禪雖然個人的能力並沒有達到扭轉乾坤的地步,但是也絕不是一個普普通通,庸庸碌碌,昏聵無能的君主。
事實上,在諸葛亮離開之後,劉禪還苦心孤詣的將國家維持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這三十年的時間,劉禪能夠在亂世之中穩坐國君的位置,其中的波譎雲詭絕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公元223年,劉備因病去世,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就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中興大漢的事業便交到了諸葛亮和劉禪的肩上。
彼時的劉禪身為蜀漢名義上的最高指揮者,當國四十一年,也算是時間比較長的一位國君了。之所以給人留下碌碌無為、甚至昏聵的印象,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諸葛亮等群臣的能力太過出眾,以致於形成了君臣之間的不對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然稍微弱勢一些的劉禪就被人唾棄。
其實劉禪還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位國君,可能他不能扭轉乾坤,力挽狂瀾,但是他也絕對不是李後主、梁後主那樣的昏君。事實上,他當國的四十一年間,分別得到了諸葛亮、姜維、蔣琬等人的鼎力幫助,整整四十一年的時間,蜀漢雖然總是偏居一隅,卻從沒有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事情發生。
劉禪雖然能力並非當世頂尖,但是他也不是一個量小的愛猜忌的人。對於諸葛亮,劉禪始終是十分信任的,甚至於把這個父親的得力助手當成是自己的父親一般來侍奉。對於諸葛亮的建議,基本上劉禪都是言聽計從,幾乎沒有更改過其意見。因為蜀漢的弱小,劉禪非常懂得要團結的道理,所以有些時候儘管劉禪本人並不願意一味北伐,他最終還是沒有反對諸葛亮,甚至還鼎力支持。
劉禪其實內心深處非常清楚,諸葛亮是一個能力才華都非常出眾的人才,蜀漢只有才諸葛亮的全力幫助之下才有可能重新崛起,並一統天下。彼時的那些敵人,不論是司馬懿、還是曹真等人基本上都不是劉禪能夠輕鬆對付的。畢竟獨木難支,需要舉國上下一同出力。
而且雖然劉禪也有喜歡奢靡的小毛病,但是在臣子上書勸諫的時候,他基本上立馬就聽從了其意見。完全沒有昏君大開殺戒的跡象。這也就是說,其實將劉禪視為一個普通的亡國之君是不公平的。劉禪固然懦弱,貪生怕死,可是總體來說,若是在承平的時候,完全可以做一個守成的皇帝。
公元263年,蜀漢被滅。對於司馬氏那樣的多疑之人,一般的臣子都難以保全性命,但是劉禪卻能夠生活的「有滋有味」這也不是一般的人就可以做到的。從其的行為來推斷,我們甚至可以說,劉禪所謂的「此間樂,不思蜀」八成都是用來蒙蔽司馬氏的眼藥而已。
作為一個國君,在天下動盪的時候,劉禪的政治智慧恐怕的確是不夠格的,但是如果是在四海承平的君王之中或者說是僅僅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出發,我們可以說,劉禪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只不過是因為上天沒有給他表現的機會,三國的英才人傑太過,劉禪只能被淹沒,沒有出頭之日。
諸葛亮曾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百家講壇中提到的劉禪。由此可見得劉禪並非扶不起的「昏庸主」。他也是三國中智力被嚴重低估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