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武廟的七十二著名將領,只有一個是曹魏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配享武廟的七十二著名將領,只有一個是曹魏的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紛爭不斷的社會環境為有為將之才者提供了施展拳腳的機會,也因此催生出了無數英雄豪傑。他們的故事,隨著歷代的不斷傳承而為大眾熟知。其中的人物更是得到了人們的追捧和崇拜,如忠義無雙的關羽、捨身救主的典韋、英俊瀟灑的趙雲、豪邁率直的張飛等等。

不只是民間崇拜英雄,連封建王朝官方也對他們十分尊敬。

從唐朝起,朝廷專門設立了武廟,並以武成王姜太公作為主要祭祀對象,這和供奉孔子的文廟正相對應。除了姜太公,武廟裡還有著十哲、七十二子,他們無不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風雲人物。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曹操的帳下可謂是大將雲集.不過,其中卻只有張遼一人入選了七十二著名將領之列,而劉備陣營的張飛鮮少獨當一面,為何卻能入選呢?

想解答這個疑惑,我們還要先看看武廟選拔大將的標準。

不管是十哲還是七十二將,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簡單來說,朝廷當然不會將一個陰險狠毒、有傾覆社稷"案底"的武將選入武廟,供世人祭祀和學習。正因武廟包含著宣傳和教化的作用,所以被選入其中的武將不僅僅需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優秀的戰爭貢獻,最好同時也具備忠誠、踏實、低調、勤勉等優良品質。

舉例來說,同為建立漢朝的元勳,張良因為始終兢兢業業、低調沉穩,為漢朝效力而被尊為亞聖,韓信則因為性格倨傲、功高震主,最終晚節不保而只入選了十哲。

因為統治者重視文化素質的教育,所以如果武將同時能夠具備一些才智,那就更加受歡迎了。再拿張良來說,要論軍事才能,十哲中的白起、吳起、樂毅無不是戰功赫赫,而張良則因為更具有學問,符合統治者的"審美標準"而力壓其他著名將領。

弄清這些規則後,我們再來看看為何曹操帳下許多武將都沒能入選。

首先,可能是由於曹營武將們的功績並不突出。能夠在武廟中得到供奉的,無一不是歷代的頂級著名將領,他們當中,許多都有戰勝數十萬大軍,或是攻取大量州郡的傲人戰績。而曹操畢竟終其一生也只是佔據了北方,和蜀漢、東吳三分天下。所以他帳下武將們的戰功,大多還是難以和武廟中的猛人們相比的。

其次,或許是為了平衡各個時期入選武將的數量。不算晉朝和東吳末期的羊祜、陸抗等人,那麼位列七十二將中的三國武將就分別有鄧艾、張飛、呂蒙、張遼、關羽、周瑜、陸遜,其中,曹魏佔有兩席,蜀漢兩席,東吳三席,這樣分配似乎比較均衡,如果將曹營所有優秀武將都選入武廟,那麼勢必造成人口過多,失去了「評選歷代著名將領「」的意義。

我們再來看看張遼的入選。他儘管陸續在丁原、呂布、曹操帳下效力,但從其性情、行為便可看出,他並不是"三姓家奴"式的人物,所以這一點也就不怎麼被人詬病了。至於能力,他曾經以八百人襲擊孫權的十萬大軍,史載:"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曹操曾經盛讚張遼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可見張遼性格踏實、文武雙全,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統帥之才,這樣的張遼,自然也得到了武廟的認可。

張飛為何能夠入選,原因一當然還是為了平衡數量。作為蜀漢勢力中拔尖的武將,張飛入選也能夠令人信服,畢竟在史書中。他不但有"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的勇猛戰績,也有"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的以智謀取勝的例子。

此外,張飛性格直率,為人忠厚老實、心直口快,能夠為了保護主公而獨守當陽橋,這樣忠誠可靠的品格,自然是被統治者大加讚賞。再加上他被老將嚴顏的氣節感動而將其釋放並禮待,體現出了"國士之風"。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武勇、謀略、性格、德行,還是風度上,張飛都達到了入選武廟的標準。他作為蜀漢勢力的代表被選入,也就十分順理成章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