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都沒有取得勝利,自己的身體反而每況愈下,於是在臨終之前,諸葛亮就將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徒弟姜維的身上。但是我們知道,姜維雖然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執行北伐中原的軍事行動,但是一直以來卻對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恨之入骨,那麼問題來了,手握10萬重兵的姜維,為何不能奈何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就要從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政治格局說起了。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蔣琬、董允等人先後執政,此時的黃皓還不敢太囂張,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劉禪的身邊。但是當董允去世之後,接任侍中的陳祗卻主動和黃皓互相勾結,把蜀漢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為了避免手握兵權的姜維對自己造成威脅,黃皓和陳祗全力支持姜維的北伐事業,把姜維排擠出了蜀漢的朝政之外。
此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蜀漢大臣譙周等人發現姜維多次窮兵黷武,把蜀漢搞得民不聊生,於是在公元257年,兩人上書反對姜維繼續對魏國用兵,結果卻遭到了陳祗的強烈反對,並且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駐軍在外的姜維。而姜維聽說諸葛瞻反對自己的北伐大業,不禁心生忌恨,本來應該精誠合作剷除黃皓的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率領魏國精兵千里急襲,忽然出現在蜀國的大後方,無奈之下諸葛瞻只能率軍出戰。在出戰之前,諸葛瞻反思說:「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姜維、守江油(城)。」也就是說,由於諸葛瞻和姜維之間因為北伐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因此兩人之間不能齊心協力對付黃皓,因此黃皓才能夠仰仗劉禪的權力囂張跋扈。最後,諸葛瞻戰死綿竹,後主劉禪也在譙周的勸說下出城投降。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都沒有取得勝利,自己的身體反而每況愈下,於是在臨終之前,諸葛亮就將自己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徒弟姜維的身上。但是我們知道,姜維雖然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繼續執行北伐中原的軍事行動,但是一直以來卻對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恨之入骨,那麼問題來了,手握10萬重兵的姜維,為何不能奈何一個禍國殃民的太監呢?
這就要從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政治格局說起了。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蔣琬、董允等人先後執政,此時的黃皓還不敢太囂張,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劉禪的身邊。但是當董允去世之後,接任侍中的陳祗卻主動和黃皓互相勾結,把蜀漢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為了避免手握兵權的姜維對自己造成威脅,黃皓和陳祗全力支持姜維的北伐事業,把姜維排擠出了蜀漢的朝政之外。
此時,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蜀漢大臣譙周等人發現姜維多次窮兵黷武,把蜀漢搞得民不聊生,於是在公元257年,兩人上書反對姜維繼續對魏國用兵,結果卻遭到了陳祗的強烈反對,並且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駐軍在外的姜維。而姜維聽說諸葛瞻反對自己的北伐大業,不禁心生忌恨,本來應該精誠合作剷除黃皓的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率領魏國精兵千里急襲,忽然出現在蜀國的大後方,無奈之下諸葛瞻只能率軍出戰。在出戰之前,諸葛瞻反思說:「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姜維、守江油(城)。」也就是說,由於諸葛瞻和姜維之間因為北伐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因此兩人之間不能齊心協力對付黃皓,因此黃皓才能夠仰仗劉禪的權力囂張跋扈。最後,諸葛瞻戰死綿竹,後主劉禪也在譙周的勸說下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