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權!曹操緣何一生至死都不稱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手握大權!曹操緣何一生至死都不稱帝

《浪淘沙·北戴河》中,曾豪邁地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是一代偉人對曹操的讚許。從曹操一生的經歷看,他完全實現了追求人生最高目標,即成為帝王將相的理想。特別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迎駕漢獻帝劉協遷都許昌之後,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條件,更是一點點將他推向了權力巔峰。  

隨著曹操實力的不斷增強,他逐漸完全控制了朝政,漢獻帝劉協傀儡皇帝的角色越來越明顯。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曹操曹操經漢獻帝劉協授權可以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旌旗;五月,曹操又修建了只有諸侯才有權享受的宮殿;六月,曹操任命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十月,漢獻帝劉協又批准曹操可以頭戴只有皇帝才能佩戴的懸垂十二根玉串的皇冠,乘坐專門的套六匹馬的金銀車,同時,還加封了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

這一切行動表明,曹操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所有稱帝的準備工作,一切條件似乎已經成熟,曹操所差的只剩下皇帝的名號這一項。可是直到曹操去世,他仍然只是魏公、魏王,始終沒有走向稱帝,這最後的一步。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仔細分析一下曹操的現實狀況,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是出於天下政治形勢的現實考慮,用不稱皇帝堵住擁漢勢力的口,不給他們輿論上攻擊自己的接口。當時漢獻帝劉協雖然沒有任何政治力量,但他是漢室江山的象徵,他只要在名義上做一天皇帝,東漢的江山就會多延續一天,那些打著擁護東漢王朝正統的人,就無法匯聚反對曹操的終極力量。  

二是兌現自己許下多年的「擁護漢室,不代漢自立」的諾言。曹操至少從建安十五年開始,就多次對外表明,自己絕沒有代漢自立的意圖,說了十幾年,不好突然否定自己的承諾,那樣會對自己在天下的名聲和威望造成不利影響。

三是打擊孫權可能利用自己稱帝,漁翁得利的政治圖謀。孫權在奪荊州、殺關羽之後,與劉備結了仇,他為了減輕自己的政治壓力,企圖用勸擁曹操稱帝的辦法轉移劉備的注意力,已達到聯曹抗劉的政治目的,曹操自然不願意讓孫權的如意算盤得逞。

另外,年齡問題也是一個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經65歲,他決心將稱帝的任務留給兒子完成,既給兒子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也全了自己一生的名聲。  

由此可見,曹操終其一生也不稱帝,完全是出於戰略考量,是一種務實的做法,他彰顯了曹操作為卓越政治家深遠而明智的謀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